焦虑症也有快慢之分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jiaolvheng/m/32495.html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严重损害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在ACLF发病过程中,免疫功能紊乱是导致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免疫调节治疗,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将有助于阻断感染与肝功能衰竭的恶性循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由医院林炳亮教授主持参与的“胸腺肽α1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初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常规综合治疗加用胸腺肽α1,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借此研究,围绕“我国ACLF的诊疗现状和最新进展”,《肝胆相照》平台有幸对林炳亮教授进行了专访,内容整理如下。
1、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
林炳亮教授:肝衰竭病死率比较高,在我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肝衰竭主要分为四种类型: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ACLF以及慢性肝衰竭,其中ACLF占我国肝衰竭80%左右。中国约80%的ACLF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乙型肝炎相关ACLF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主要原因。
ACLF是临床急危重症,内科综合治疗时间长,需要花费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如果肝移植的话,花费更高。总体来说,ACLF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命威胁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2、我国ACLF的治疗现状和临床挑战
林炳亮教授:ACLF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导致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我们提出了包括免疫损伤、局部缺血缺氧和内毒素血症的“三重打击”假说,能够较为全面的概括肝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针对ACLF的治疗,除了肝移植之外,没有特效疗法。而肝移植存在价格昂贵、技术难度高、供体制约多等诸多问题,因此还是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
内科综合治疗方面,实际上我们做了很多的探索。首先是针对病因的治疗。在中国,以乙肝相关的ACLF为主,早期首选强效、低耐药、口服的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的降低ACLF的病死率,国内外专家在这方面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其次,干细胞移植治疗方面,我们团队做了很多的工作,从年开始,探索干细胞移植治疗ACLF的方案,从自体干细胞,到异体干细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果提示可以明显的降低ACLF的病死率,相关研究成果也在Hepatology上发表。还有人工肝相关的治疗措施,我国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综上,通过内科综合治疗多年的探索和国内外专家的努力,现在ACLF的病死率已经明显下降,由60%~80%下降到30%左右,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当然现在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ACLF患者的感染、免疫失衡等。研究表明,肝衰竭早期,机体处于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状态,免疫反应相对较强,而在病程的中晚期,进入免疫麻痹状态,部分患者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下降,而长时间的免疫麻痹,使得患者易于继发感染。因此,如何根据患者不同的免疫阶段,来选择免疫治疗,改善患者免疫状态,以及如何控制感染发生,是我们临床上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3、胸腺法新等免疫调节治疗在ACLF中的治疗地位及使用时机
林炳亮教授:感染是ACLF中晚期患者的主要表现,机体处于严重免疫抑制状态(免疫麻痹),是感染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机制。改善免疫功能紊乱或免疫麻痹是该疾病临床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免疫增强治疗,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生素作用,预防和控制感染,降低病死率。
免疫调节治疗的药物包括丙种球蛋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蛋白、胸腺肽α1、干细胞等。其中最成熟的是胸腺法新,胸腺法新主要成份为胸腺肽α1,是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在80年代末90年代的时候已经进入国内。胸腺法新可促进前体细胞增殖和发育,无论对天然免疫还是特异性免疫,都有一定的促进免疫增强的作用,可以有效纠正病人的免疫状态。特别是对于控制感染的发生发展,最终提高患者生存率有很好的效果,获得了《肝衰竭指南(年版)》和《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专家诊疗共识》的一致推荐。年我国发布的《肝衰竭诊疗指南》,已经将免疫治疗提到比较重要的一个位置。ACLF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中后期处于免疫麻痹的状态。免疫调节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免疫状态,有助于降低病死率、降低继发感染发生率。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出台了《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专家诊疗共识》,共识也参考国内外一些相关指南和共识,推荐在严重的感染时进行免疫增强治疗。
肝衰竭的治疗,我们一直强调“整体评估分层施治”这个理念。肝衰竭不仅仅是肝脏的问题,更是系统问题,特别是免疫功能的失衡,会导致全身免疫系统异常,所以我们要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另外,还要分层施治。ACLF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有不同的阶段。前期和早期,处于免疫风暴期,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抑制相关的免疫反应,或者人工肝,都会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在肝衰竭中晚期,免疫麻痹,应以增强免疫功能为主,需要给予免疫增强剂以提高机体的免疫状态,比如胸腺素α1(日达仙)。因此,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免疫阶段,来选择免疫治疗。
4、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您所开展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及预期结果
林炳亮教授:我们在做的“胸腺肽α1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6月底已经入组完毕。患者发病两周后,开始注射胸腺法新。第一周,每日1.6mg皮下注射,每日一次。从第二周开始,每周两次,总共3个月。共入组例病人,除去入组后2周内死亡及肝移植病例,最终纳入疗效评估的,胸腺法新组51例,对照组54例,从初步的结果来看,胸腺法新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所以从临床结果来看,目前这个方案是可行的,但这是否是最优的方案,是否有更好的方案,涉及治疗的时间点、剂量,频率,疗程时间等很多因素,还需要更多、更大样本量的研究和探索。
专家简介
林炳亮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三院感染科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防控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国际病毒病杂志》副总编辑;年获得“国之名医?优秀风范”提名;主要研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治,肝衰竭和肝再生机制,终末期肝病新疗法的探讨和临床转化。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大专项研究;在包括《Hepatolog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获得广东省科学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各一项。
◆◆精彩推荐◆◆
名额不多,快来抢!肝胆相照?现代肝病学院(第十四期)开班啦!
不明原因发热、肝脾肿大?普通抗感染无效?
自身免疫性胆管炎—抗线粒体抗体阴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还是独立的疾病?
重要!!肝病科医生绝对不可错过的“精品课程”!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