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

时间:2016-11-21 10:10:55 来源: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胆道系统阻塞时,胆汁的排泄受到阻碍而使胆红素返流到血液引起的黄疸,称为阻塞性黄疸。梗阻部位可在肝内或肝外,有完全性梗阻和不完全性梗阻。常见的病因有毛细胆管型肝炎,胆石症、肝癌、胆管癌、胰癌、胆道蛔虫症等。确定是梗阻性黄疸的主要依据为黄疸+胆管扩张,可以引发梗阻性黄疸的病变器官有肝脏、胆囊、胆管、十二指肠及胰腺。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疾病有炎症、结石、良恶性肿瘤、寄生虫及先天性疾病等。

1.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因为无创易行,可作为首选,可确定梗阻部位及性质,尤其适用于肝脏及上段胆管疾病的诊断。

(2)CT:可确定梗阻的部位、性质及病变范围。

(3)磁共振:除能确定局部病变性质外,还可以行胆道成像,整体观察胆道系统。

(4)PTC:适用于上段及肝内胆管梗阻的诊断。

(5)ERCP:适用于下段胆管及胰腺、壶腹、十二指肠病变的诊断。

(6)十二指肠低张造影:适用于十二指肠、胰头、壶腹疾病的诊断。

2.几种主要疾病的鉴别诊断

(1)胆管结石:腹痛、寒战、高热、黄疸(Chareot三联征)。有或无胆囊肿大。B超及CT有助于诊断。

(2)胰头癌:早期无黄疸,病变到一定程度后呈无痛进行性黄疸。胆囊肿大,陶土色大便,腹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B超、CT有助于诊断。

(3)壶腹癌:早期即可有黄疸,无痛性进行性加重伴胆囊肿大,但黄疸可有波动,可有白色大便。早期腹痛及食欲减退可不明显。可有消化道出血。CT及ERCP可协助诊断。

(4)十二指肠癌:病变累及十二指肠乳头后,呈无痛性进行性黄疸,胆囊肿大,黄疸也可有波动,可有消化道出血,晚期可有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及CT可协助诊断。

(5)胆囊癌:多见于45岁以上的女性,早期无症状,当发生胆管浸润或瘤体压迫胆管或转移的淋巴结压迫胆管后,可出现黄疸。多同时伴有肝区疼痛、消瘦、黄疸进行性加重。CT及PTC有助于诊断,一般可同时发现肝内转移。

(6)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tumor):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男性多于女性。主要表现为迅速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伴上腹胀痛、恶心、呕吐、体重下降。但胆囊不大,B超、CT及PTC有助于诊断。

长按下方







































白癜风的方法
白癜风十大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wm.com/bfz/1178.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排行
节假日胆石病患者须知

春节及其他节假日,是亲人团聚、朋友相会的大好时期,或是久别重逢、或是千里……【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节假日胆石病患者须知

春节及其他节假日,是亲人团聚、朋友相会的大好时期,或是久别重……【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节假日胆石病患者须知

春节及其他节假日,是亲人团聚、朋友相会的大好时期,或是久别重……【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