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他医院工作,携手开启职业梦想。三十年间,他们用“医者仁心”坚守着职业的操守和信念。三十年后,他们一个是孩子们的守护神,一个是肿瘤患者坚强的后盾。回首三十年,他们在职业道路上奉献了心血,收获了大爱,却在家庭中留有遗憾和亏欠。今天的家事,我们一起来看周新和李秀琴这对医生夫妻三十年的苦与乐。
丈夫周新——中国医院小儿普通外科病房副主任
周新所在的科室叫小儿普外科胸外科病房,周新说:“小儿普外其实跟成人普外差不多,但我们的病人大约三分之一是先天性疾病。”
记者采访当天,周新正在做一台手术。躺在手术台上的是个四岁的男孩,患有先天性漏斗胸,如不及时手术,会导致胸部向内凹陷,压迫心脏、减少肺部呼吸空间。
周新介绍:“因为别的小朋友可以到沙滩游泳,可以袒胸露背,他就不可以,因为这种病不光有男孩,还有女孩,做完手术以后效果非常好。”手术之后,周新赶往下一台手术。
妻子李秀琴——中国医院妇科肿瘤病房主任
记者采访时,李秀琴正好要交班。
李秀琴说话的声音小、语速快。因为每天的工作,她要交班、查房、会诊、面对几十个患者,脑子必须快速运转,不停的和患者交流病情。
采访当天,李秀琴的丈夫周新一共做了八台手术,几乎全天站在手术台边。直到晚上9点,夫妻俩才陆续回到家,这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三十年生活的缩影。周新说:“她(李秀琴)以前做菜做饭非常快,还麻溜,但是后来实在太忙了,没时间,后来就改了,我来做,但是我不会做太复杂的,我就会大米粥咸菜特别简单的。”而李秀琴,还夸赞丈夫的鸡蛋糕蒸的不错。
多年来,经常会有人这么问李秀琴两口子,如果你爱人和患者都需要照顾,你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他们经历过、纠结过,却从未聊起过。那一年,是李秀琴当总住院的第一年,在她最忙的时候,丈夫周新得了病毒性心肌炎住了院。
李秀琴去日本学习的那一年,也是周新事业上升的一年,同为医生的两口子,懂得了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要有的包容和理解。
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们对儿子的亏欠,却一直在心里拧着结。
李秀琴回忆儿子小时候生病的场景:“我儿子那时候一周岁多点,不到两岁,刚走道还不太稳的时候,头天晚上孩子一直发烧烧到39度多,我给吃完药,第二天工作还得上,我就把孩子送托儿所去了。9点多托儿所给我打电话,李大夫你赶紧来吧,你儿子抽了,实际上孩子坐在便盆上抽了之后,摔过去了,阿姨才发现。等我到的时候孩子脑袋一个大粗包。”
在李秀琴心里,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她和丈夫对儿子亏欠更多的是情感上的关爱。
儿子上大学那年,李秀琴两口子没有让孩子选择医学院,他们太了解在这个光鲜的职业背后,自己的心里要承受多少苦。这些苦,他们不会和儿子说,因为在孩子眼中,父母有着神圣的职业和坚定的信仰,而这也正是这对医生夫妻三十年的坚守。
这是采访结束时这对医生夫妻说的话:
李秀琴——每一年看到他们回来,见我时候就像亲人一样拥抱,那种说不完的快乐,互相久别重逢亲人的感觉,那时候感觉特别幸福。
周新——当看到他们的笑脸,家长也特别感谢你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觉得你又挽救了一个生命,也挽救了一个家庭。
有人说:“医疗有时候是治愈经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医者,也是普通人,他们的生活中,同样需要治愈和安慰。李秀琴和周新一家人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医者和普通人之间的转换,但无论是什么角色,遇到什么样的坎坷,只要心存仁义,就一定会收获幸福。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理解医疗工作者,就像他们帮助和包容我们一样。
《国际肝病》回复编号即可查看近期精彩文章
gb1[FLD访谈]范建高教授解读新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gb2[FLD访谈]聂玉强教授:调节昼夜节律可改善肝脂肪变性及炎症
gb9[免费视频]贾继东教授解读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讲座及在线答疑要点回顾
gb10[FLD访谈视频]曾民德教授:脂肪性肝病的生活方式干预与转化医学研究
gb14韩英教授解读年版《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来源:白癜风是什么怎么样治疗白癜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