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有没有跟小伙伴约着吃吃吃?团聚时刻,大鱼大肉配红白啤,不知不觉就吃多了。此时如果突然肚子痛,很可能是胰腺在“报警”。要知道,假日期间往往是急性胰腺炎、胆道疾病的高发期。
急性胰腺炎是什么导致的?该如何预防?来听听消化内科医生的解答——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大多与暴饮暴食、大量高脂饮食及饮酒有关,临床多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淀粉酶增高为特点。
胰腺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胰腺和十二指肠连接处有一个小孔,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这个小孔流入十二指肠。一旦这个小孔被堵上,胰液就排不出来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胰液本来是消化脂肪和蛋白的,它不能顺畅排入肠道,就开始消化胰腺自身,后果轻则造成胰腺肿胀发炎,重则造成坏死感染;更有甚者腐蚀其他器官和血管,导致胃漏、肠漏、大出血,同时引发连锁炎症反应,导致各器官衰竭,这就是传说中的急性重症胰腺炎。
原因症状
我国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胆石症、暴饮暴食等有关,特别是不当进食油腻食物、饮酒。
为什么暴饮暴食会引起急性胰腺炎?大量酒菜刺激、尤其是高脂肪饮食,可导致十二指肠炎症、十二指肠乳头部炎症,能使括约肌水肿和痉挛,胰液排泄不畅,导致胰管高压或肠胰返流;加之刺激引起胰液的大量分泌,使胰管内的压力突然增高,引起胰腺腺泡破裂,这些“酶原”进入到胰腺和它的周围组织时,被激活而变成有消化作用的酶,可以消化自身组织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胰腺损害和炎症反应,这就产生了急性胰腺炎。
胆道疾病等也易引起急性胰腺炎。对于原先已有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等)的患者,进食高脂饮食后会引起胆囊强烈收缩,小结石会被挤压进胆道,如果胆道不够通畅,极有可能发生嵌顿、产生炎症,如嵌顿在肝外胆管与胰管汇合后的“共同通道”里,则会造成胆汁胰液的淤积滞留;分泌过多的胆汁将通过胆总管反流入胰管,由于胆汁和十二指肠液可激活胰腺的各种消化酶,使原本用来消化食物的胰消化酶,在胰腺里就被激活,结果把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自身消化掉,引发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如果嵌顿在胆囊管,胆汁排出受阻,则发生急性胆囊炎,常表现为胆绞痛,多发生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
若梗阻发生在胆管,通常在胆总管下端,常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寒战高热、黄疸等经典症状;若就诊较晚或未予及时有效解除梗阻,感染进一步加剧,并出现全身毒血症和中毒性休克,则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CS),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防治?
预防急性胰腺炎、胆道疾病,最重要的是饮食节制。未病先防嘴,关键在于管好自己的嘴,切忌暴饮暴食和酗酒。
对于已有胆道疾病的患者来说,更应注意饮食清淡,戒油腻,严格戒酒,荤素营养搭配,饮食合理。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最好的办法是禁食禁水,先“饿”一段时间,医院就诊治疗。因为进食能刺激胰液和胆汁更多地分泌,加重胆管、胰管高压或肠胰返流,火上浇油,使轻型疾病重症化。
祝大家过个健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