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X陪您读的第文章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直肠肛门过渡区域癌变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
文献来源:JCrohnsColitis.Nov7;14(11):-
特别声明:本文属于医学专业文章,仅供医疗专业人员学术交流。不适合作为非专业人士疾病教育或科普用途。既往的观点与实践:目前已知,长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患者,结直肠癌(CRC)的风险会升高。
荟萃分析研究显示,UC患者患病10年累积结直肠癌变风险为2%,20年为8%,30年为18%。
在东亚UC人群的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日本的研究数据表明,UC患病10年、20年和30年的累积结直肠癌变率为3.1%,10.0%和15.6%。
结肠炎相关的结直肠癌(UC-CRC)与普通散发性结肠癌存在不同,主要表现为组织学多发性肿瘤性病变、浅表性病变、浸润性病变的比例更高,分型多为粘液或印戒细胞癌。
对于出现癌变/高级别异型增生的UC患者,推荐进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门吻合手术术(IPAA)。很少推荐回肠直肠吻合术(IRA)
无论哪种手术方式,由于手术需要保留一小段直肠做吻合,所以理论上直肠残端仍存在结直肠癌的风险。
如果UC患者接受IPAA手术,关于直肠残端的吻合和处理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1.吻合器直接吻合2.黏膜切除后手工缝线吻合之前有2项前瞻性随机试验和1项比较研究均显示,吻合器IPAA和手工缝线IPAA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或功能结果无显著差异。
之前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例UC患者,结果显示吻合器IPAA手术后,其肠道功能明显得到改善。但由于没有切除残留直肠黏膜,因此直肠残端仍存在发炎和癌变风险。
在直肠齿状线上进行黏膜切除和手工吻合,从理论上来说可以降低了肛门过渡区(ATZ)的癌变风险。
存在的问题:
目前尚缺乏证据说明,黏膜切除手工缝制IPAA的手术方式,在治疗结果方面是否优于吻合器IPAA手术。
吻合器手术易于操作,可能具有更好的肛门功能。手工缝线可以更彻底切除直肠黏膜,可能会降低复发和癌变风险。
因此,有必要分析UC患者IPAA手术后,肛门过渡区(ATZ)炎症和癌变的发生率,以帮助判断不同IPAA手术方式和倾向性。
这项研究有什么新发现:
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年4月至年12月期间接受腹部手术的例UC患者。
分析手术标本中原发性直肠残端癌变发生率,以及手术后直肠残端/储袋的癌变发生率。
结果显示,发现了例UC结直肠癌(CRC),其中6.4%(14例)属于原发性直肠残端过渡区癌变。
UC患者结肠多发癌变和直肠癌,是IPAA术后直肠残端过渡区癌变的独立风险因素:
结肠多发癌变(OR=8.79,95%CI:2.77-27.83,p0.01)直肠癌(OR=6.48,95%CI:1.41-29.7,p=0.01)关于IPAA手术方式,吻合器和黏膜切除手工风险吻合的患者,术后10年的储带失败率没有显著差异(4.1%和2.8%,p=0.25)。
手术后新发直肠残端过渡区癌变、储袋癌变和异型增生发生率极低。
因此,对于需要接受IPAA手术的UC患者,手术方式选择黏膜切除手工缝线吻合还是吻合器吻合,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但对于患有结直肠癌的UC患者,原发性直肠残端过渡区癌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建议进行直肠残端黏膜切除。
启示和影响:
这项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的UC患者中,6.4%存在原发性直肠残端过渡区癌变。
直肠残端过渡区癌变在整体UC患者中很少见,但在发生结直肠癌的UC患者中发生率相对较高。
手工黏膜切除和吻合的IPAA患者,与吻合器IPAA患者之间10年累积储袋失败率没有显著差异。
之前有研究报道,在UC术后20年,直肠封套、残端过渡区和储袋发生癌变/异型增生非常少见(0.35%),这项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0.2%)。
残端过渡区和储袋发生癌变/异型增生的风险因素,包括:结直肠癌手术、UC患病时间长、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储袋炎。
这项研究发现,部分上述风险因素也是IPAA术后发生原发性直肠残端过渡区癌变的危险因素。
因此,UC患者IPAA手术选择哪种吻合方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但对于患有结直肠癌的UC患者,原发性直肠残端过渡区癌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建议这类患者手术时应切除直肠残端黏膜。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链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