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普外科胆道专业组是由我国著名外科学家孟承伟和林守诚创立,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专业学组之一。其前身是在文革期间(年2月)成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小组,研究急性胆管炎、急性胆囊炎和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的诊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医疗小组设在12病房,组长为林守诚主治医师,组员有范梅影主治医师和中医科邹扬华医师,孟承伟副教授任顾问。随着胆道专业组的成立,顾裕国和王炳生主治医师先后加入,组长由林守诚教授担任,年由王炳生副教授任组长至年2月,年3月由童赛雄教授接任组长,年起-至今,学科带头人为刘厚宝教授。期间先后加入胆道组的人员有:洪南康、须国融、童赛雄、姚礼庆、何连齐、焦宛、何国杰、刘厚宝、陆维祺、周平红、宋陆军、艾之龙、锁涛、倪晓凌、刘寒、王越琦、沈盛、李敏、王吉文、巩子君等。因科研工作的需要,于年8月1,医院批准,医院外科胆道实验室,王炳生教授任外科胆道实验室主任。医院胆道亚专科,学科带头人为刘厚宝教授。医院胆道疾病中心,主任为刘厚宝教授。年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经专家论证和复旦大学批准,医院发起并牵头,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在胆道诊治和研究方面各具特色的复旦大学附属13家医院共同成立了复旦大学胆道疾病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为刘厚宝教授。
二、医、教、研工作和成果
胆道组适逢机遇、率先开展多种新技术,林守诚教授先后在国内率先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感染(年)和胆道镜检查(年)。年开展PTC检查,王承棓、吴光汉、姚礼庆等于年在国内较早开展ERCP检查和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年由孟承伟和王炳生主持,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围绕“胆道结石的体外冲击波碎石和溶石”的一系列临床和基础研究,制订了临床诊治的中国标准,于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肝门胆管癌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单位之一,年王炳生教授等开展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研究,总结出肝门胆管癌术前诊断方法分为两步走、三项检查法,经临床资料和超声检查确定为肝门部胆管病变,再行(1)血清CA测定,如ku/L;(2)彩超;(3)MR/MRCP检查,如果两项以上的检查结果提示肿瘤征象,则基本上确诊。该研究成果分别获得7年上海市医疗成果二等奖和8年上海医科大学校级科技成果奖。年开始在国内首次开展胆管癌胆汁糖蛋白组学研究,采用胆汁曼陀罗凝集素点印迹法和结合活力测定诊断胆管癌,检测胆汁K-ras和p53基因突变分别诊断胆管癌和胆囊癌。与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一起同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合作,组织全市40医院进行上海市胆道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填补了国内胆道癌流行病学资料的空白,在胆道癌诊治上总结得出的应注意的八大问题具有极强的临床指导意义。在国内建立了首株胆囊癌裸鼠移植瘤模型STSX-01和胆管癌裸小鼠移植瘤1号(HBDCM1-ZSH)和2号(HBDCM2-ZSH)模型;建立了胆道癌的化疗敏感性测定方法(MTT法),国内首次报道胆管癌的体内、体外化疗药敏试验指导化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胆道专业组以胆道恶性肿瘤(胆囊癌、胆管癌和壶腹癌)的精准化诊疗、胆道结石和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微创治疗、复杂性胆石病和胆管损伤等胆道疑难杂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为特色。近十年来,专业组发展迅速,每年完成余例胆道外科手术,微创手术占60%。自年起,刘厚宝主持成立“胆道疾病多科诊治MDT”。MDT成员包括十三个相关科室的数十位专家,为许多复杂胆道疾病包括胆道肿瘤患者提供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在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可切除性的全面评估、术前合理的胆道引流和规范化手术等方面积累了经验。每年行胆道癌根治性手术约例以上,并逐年递增,迄今已完成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超过0例,包括围肝门切除,扩大左、右半肝联合全尾叶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术等,是国内较早开展此项手术、累计病例数较多的单位之一。
胆道疾病的微创治疗是该专业组另一特色:①在胆道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国内较早开展胆道微创手术的单位之一(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年采用联合微创技术(双镜或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石症以及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年)等新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体内冲击波碎石结合胆道镜治疗难取性胆道残留结石”获年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二等奖。“多镜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胆石病”获医院年临床新技术应用推广奖三等奖。②本专业组是国内最先开展胆石症防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单位之一。在国内率先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管炎、胆结石的碎石和溶石治疗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随后,又应用取石篮、碎石篮、体外冲击波碎石等多种非手术疗法治愈了一大批胆管结石病人。随着内镜和微创技术的开展,胆石症的诊治水平就更上一层台阶: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解决复杂性胆管结石和胆胰肿瘤的诊治问题;鼻胆管引流(ENBD)使不少危重和老年胆管炎病人渡过危险期;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EST)使不少胆总管结石患者免于手术;胆道镜和体内冲击波碎石仪的应用使胆管残留结石的治疗成功率达95%以上。“应用多种非手术疗法治疗胆管结石”获年上海市医疗成果三等奖。“胆石病基础和临床防治”获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内镜技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获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数十年来,本专业组开展一系列基础及临床科研工作,先后承担30余项卫生部、上海市科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和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等多项奖励。主持4项参与10余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主笔2项参与10余项胆道疾病的全国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制定。主编和参加编写各种教材和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文章逾篇(其中”Gastroenterology,()-IF:19.,GUT().--IF:17.),并为本院和全国各地培养了数十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成功举办8期胆道沙龙及胆道论坛,三届中山胆道外科高峰论坛。这一平台的构架,为中山胆道外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胆道组成员担任国内和国际多个学术任职。刘厚宝教授获年医院”十佳医生”,复旦大学”十佳医务工作者”和”十大优秀医生”荣誉称号。年李敏主治医师援藏半年,载誉而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