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人口基数大,胆囊切除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术后仍有一定比例的手术并发症发生,出现以腹痛、腹胀、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容易被外科医师忽略,一定程度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胆道外科医师委员会制订了《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版)》(共识),并于第十一届外科医师年会(CCS)期间正式发布。希望能够指导临床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及时、规范处理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共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
1、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相关性胆源性腹痛诊治原则;
2、胆囊切除术后消化功能紊乱相关性腹胀、腹泻的原因及处理原则;
3、残余小胆囊和残余胆囊结石;
4、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推荐意见1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典型胆源性腹痛时,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血液化验及必要的腹部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可拟诊断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诊断推荐使用罗马Ⅳ标准。
推荐意见2
SOD确诊后,轻型患者可临床观察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者建议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无肝脏转氨酶升高、胆管扩张等客观证据的发作性功能性腹痛患者,不推荐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及治疗,建议口服钙通道拮抗剂、胃肠动力调节药物、硝酸酯类、抗抑郁药及中药等。EST治疗失败者可考虑行外科Oddi括约肌成形术。
推荐意见3
胆囊切除术后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常见,可能与手术改变胆汁排泄、浓缩规律相关。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可通过补充消化酶、促进胆汁排泄、肠道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对症治疗。
推荐意见4
胆囊切除术后残余小胆囊及残余胆囊结石应以预防为主;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建议再次手术治疗。
推荐意见5
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出现胆管炎相关症状时,应及时行腹部超声、CT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检查。胆总管残余结石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时处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内镜或手术治疗。
针对胆囊切除术,外科医生更多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北京正规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