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外护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必考点

时间:2021-3-5 3:07:06 来源: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白癜风病会传染吗 http://m.39.net/pf/a_4512728.html

↑别忘了   

(一)解剖   胰腺属腹膜后器官,横于上腹部第1~2腰椎前方。正常成人胰腺长约15~20cm,分头、颈、体、尾四部。胰头在十二指肠曲内后方,胰尾部近脾门。胰管是胰腺的输出管道。主胰管直径约2~3mm,其近端多与胆总管汇合成壶腹,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这种共同通路或开口是胰腺疾病和胆道疾病相互关联的解剖学基础。副胰管一般较细而短,在主胰管的上方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乳头内有Oddi括约肌。   胰腺的血液供应丰富。其头、颈部由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供血;体、尾部由胰上、下动脉和脾动脉小分支供血。胰腺的静脉归属门静脉系统。胰腺的淋巴分别引流到邻近淋巴结,最后注入腹腔淋巴结和肠系膜上淋巴结。胰腺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主胰管近端与胆总管汇合成壶腹,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胰腺和胆道疾病相互关联的解剖学基础。

  (二)生理   1.外分泌——胰液。每日分泌量约~ml。   成分:水、碳酸氢盐和消化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弹力纤维酶、磷脂酶等)。   2.内分泌   B细胞——胰岛素;   A细胞——胰高糖素;   D细胞——生长抑素。

(一)病因

梗阻因素(胆道疾病是最常见的病因)、酒精中毒或暴饮暴食、高脂血症、高钙血症、外伤和手术等。

(二)临床表现

1.腹痛:是主要临床症状。持续剧烈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左肩背部放射。

2.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不缓解为其特点。

3.腹膜炎体征水肿性胰腺炎时,压痛只限于上腹部,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蔓及全腹。

4.腹胀初期为反射性肠麻痹,大量腹腔积液时加重腹胀。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尿淀粉酶测定: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在发病后1~2小时即开始增高,至24小时达最高峰,4~5日逐渐降至正常,>U/dl

(正常值40-U/dl)提示本病。

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增高,48小时达高峰,维持5~7天,下降缓慢。(正常值80-U/dl)

(2)血清脂肪酶测定:(正常值23-U/L)

2.影像学检查

B超(是诊断胰腺炎首选检查方法),X线检查、CT、MRI检查

(四)临床分型

1.水肿性胰腺炎(轻型)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膜炎体征、血和尿淀粉酶增高,经治疗后短期内可好转,死亡率很低。

2.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重型)除上述症状、体征继续加重外,高热持续不退,黄疸加深,神志模糊和谵妄,高度腹胀,血性或脓性腹水,两侧腰部或脐周出现青紫淤斑,肠出血、休克等。

死亡率较高。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适用于急性胰腺炎初期、轻型胰腺炎及尚无感染者。

(1)严密观察和监测:

(2)减少胰腺的分泌:

1)禁食和胃肠减压:以减少胃酸分泌,防止刺激胰液分泌。

2)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

3)H2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以减少胰腺外分泌。

4)应用生长抑素:如奥曲肽、施他宁等,能有效地抑制胰腺的分泌功能。

(3)抗休克:补充液体、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和补充热量。

(4)抗生素应用:早期给予抗生素治疗。目的是预防性用药和防止肠道细菌移位造成的细菌和真菌感染。

(5)抑制胰酶的作用:重症患者早期应用胰酶抑制剂,抑制胰酶的合成。

(6)解痉止痛:在诊断明确后,可给予哌替啶止痛,但应同时给解痉剂(山莨菪碱、阿托品)。禁用吗啡,以免Oddi括约肌痉挛收缩。

2.手术治疗用于重症目的将含有胰酶、毒性物质和坏死组织清除。

(六)护理措施

1.保守治疗期间:绝对卧床休息。禁食。及时发现坏死性胰腺炎、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2.术后护理

营养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完全胃肠外营养,约2-3周;第二阶段为肠道营养,经空肠造瘘管灌注营养液,约3-4周;第三阶段逐步恢复经口进食。

3.引流管护理包括胃管、腹腔双套管、T型管、空肠造瘘管、胰引流管、导尿管等。

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急性肾衰竭:详细记录每小时尿量。遵医嘱静脉滴注碳酸氢钠,应用利尿剂,或作血液透析。

(2)术后出血: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物。

(3)胰腺或腹腔脓肿: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2周出现发热、腹部肿块,应检查并确定有无胰腺脓肿或腹腔脓肿的发生。

(4)胰瘘:可从腹壁渗出或引流管引流出无色透明的腹腔液,合并感染时引流液可呈脓性。

除注意保持负压引流通畅外,保护创口周围皮肤。

有疑问,扫鄂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wm.com/yfzl/1083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