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
1950s,血清谷草转氨酶最早应用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随后又将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α-羟丁氨酸脱氢酶(hbdh)和肌酸激酶(ck)纳入,但是这些标志物缺乏特异性,只能其动态变化进行判断
>>> 第四届中国基层心血管病大会专题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医师和病理学家quain richard, malmsten j.p和duben g.w发现冠状动脉栓塞和心肌脂肪浸润、心肌疤痕、心脏破裂、心肌纤维化之间存在必然联系20世纪初期(1901年),德国医师ludolf krehl报道了急性冠状动脉阻塞所导致临床特点,指出急性冠状动脉阻塞不一定致命
张振刚教授作报告
1912年,james herrick医师首次报道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胆管炎的症状: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当时的诊断方法只有症状和听诊器,很多心肌梗死的诊断是患者死后尸检得出至此,人类初步认识了心肌梗死这种疾病
卢喜烈:ami心电图的特征及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不能忽视的12个信号
四、《全球心肌梗死通用定义》的进展
第四届中国基层心血管病大会
1970s,基于“症状-心电图-酶学”的综合进展,who制定了首个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心肌梗死:(1)心电图相邻导联出现异常q波和/或st的抬高或压低,或(2)胸痛病史,伴有心电图动态变化及心肌酶谱的升高,或(3)胸痛病史,伴有心肌酶谱的升高,不伴有心电图的变化,或(4)死亡病例(包括心源性猝死),尸检发现心肌梗死病灶和/或梗死区冠状动脉的闭塞
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的急性出血性胆管炎经典认识是:(1)t波改变,st段抬高,异常q波;(2)动态改变;(3)定位性改变;(4)对应性改变
诊断标准:
4、心肌梗死诊断模式的经典标准
早在18世纪,英国内科医师william heberden已经对“心绞痛”的临床症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随后的研究发现心绞痛症状与冠状动脉的解剖狭窄相关但当时的医生认为冠状动脉闭塞后患者无法存活,当时并无心肌梗死的诊断
1/
3、第三版《全球心肌梗死通用定义》
二、“症状-心电图-酶学”经典诊断方法的确立
20世纪50年代至今,心导管技术尤其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有了飞跃式发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心导管技术可对梗死犯罪血管直接显影从而进行诊断
关于心肌坏死标记物: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特点,超过正常上限的第99百分位数;pci相关心肌梗死诊断,ctn的阈值由第二版的超过url第99百分位的3倍提高至5倍;cabg相关心肌梗死诊断,ctn的阈值由第二版的超过url第99百分位的5倍提高至10倍
-->
相关阅读:
2007年esc、accf、aha和whf共同制定了第二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新特点包括:(1)特别强调肌钙蛋白是“优先”选用的生物标记物;(2)将“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引入诊断标准;(3)将影像学表现引入诊断标准;(4)将影像学表现引入诊断标准
回旋支近段: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胆管炎是什么科,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临床分型:
2、心肌酶谱的发展
2014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新进展
左前降支中远段:
2012年esc、accf、aha和whf共同制定了第三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新特点包括:(1)是第二版的修订版;(2)强调了超敏肌钙蛋白ctn的应用价值;(3)将“造影或尸检证实冠脉内血栓形成”引入诊断标准;(4)pci相关心肌梗死诊断:ctn的阈值由第二版的超过url第99百分位的3倍提高至5倍;(5)cabg相关心肌梗死诊断:ctn的阈值由第二版的超过url 第99 百分位的5倍提高至10倍
1、第一版《全球心肌梗死通用定义》
右冠近段:
首个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经过演变形成了3:2模式,即以下三项满足两项则临床考虑急性心肌梗死:(1)缺血性胸痛病史;(2)典型的心电图动态演急性梗阻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要点变;(3)心肌酶学的升高动态演变心电图无st段抬高和异常q波的,称为非透壁心梗或心内膜下心梗;典型心电图变化称为透壁性心梗1990s以来,发现了高特异性的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
左前降支近段:
三、心导管技术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2015年6月12日至14日,第四届中国基层心血管病大会在美丽的“狮城”河北沧州成功举办扬州市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张振刚教授在大会上做了题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变迁”的精彩报告
临床分类:
关键词:
最新临床分类:
2、第二版《全球心肌梗死通用定义》
心肌梗死诊断已经从传统的3:2模式转变为最新的1+1模式
心肌梗死临床症状的千变万化,心电胆管炎并发症图学的进展,心导管的发展,新型超敏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发现……迫切要求制定新的诊断标准
1、心电图的发展
1901年,荷兰医生willem einthoven发现了心电图1920年,美国医生harold pardee的论文指出:ⅱ、ⅲ导联st段显著抬高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1932年,wolferth和wood引入胸导联技术,成为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里程碑
一、急性心肌梗死认识历史回顾
诊断标准
五、新诊断模式与传统诊断模式的转变
3、首个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制定
左主干病变:
2000年esc、acc联合发布了第一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满足下列条件之一,ami即被诊断: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白癜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