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完美黄疸病例

时间:2018-5-18 11:17:23 来源: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主要作者:孙震薛润国苏彬姜鸿雁吴刚

病例介绍

李某,男,52岁,河北省廊坊市职工。主诉:黄疸50天,进行性贫血30天,晕厥2小时。

现病史及既往史:50天前无诱因剑突下疼痛,医院口服“胃药”后,开始出现皮肤发黄、尿液发黄,大便黄色发白,无腹痛,医院住院,发现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为著,ALT、AST轻度升高,乙肝病毒DNA26.9IU/ml(正常12)。利胆抗病毒及保肝、对症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黄疸进行性加重,伴皮肤瘙痒。?30余天前发现患者进行性贫血,化验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医院行骨髓穿刺可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及铁粒红细胞。?2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晕厥1次,意识丧失,无大小便失禁,无肢体活动障碍。?30年前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未系统治疗。

查体:体温:37.0℃,脉搏:45~61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69mmHg皮肤粘膜色泽黄染,皮肤湿度正常,皮肤弹性减退,胸、腹、双上、下肢皮肤可见散在较多结痂,无肝掌,无蜘蛛痣,无出血点,无淤斑,无皮疹。口唇色淡,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动脉搏动正常,双侧无杂音。腹壁柔软,无压痛,腹肌无紧张,无反跳痛。Murpphy征阴性,肝脏未触及,脾脏未触及,腹部无包块,肝浊音界存在。

辅助检查

?5-24全腹超声: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肝内管道系统走行清晰,门静脉主干不宽,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胆囊内中等回声。

?5-27腹部超声:慢性肝损害(肝实质弥漫性损害结合临床)、脾大。?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萎缩、胆囊继发改变。

?06-26肝脏MRCP诊断意见:1、胆囊炎,肝内外胆管未见异常;2、双肾囊肿。

?05-29肝脏MRI诊断意见:1、弥漫性肝损害,动脉期肝内多发斑点状强化影,考虑异常灌注;2、胆囊炎;3、肝门区淋巴结;4、双肾囊肿

1病情分析关键点

①通过分析肝功能化验单,胆红素升高是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按照临床思维过程分析,提示梗阻性黄疸?需要进一步寻找梗阻的原因。但现有检查结果没有任何提示梗阻的常见病;

②乳酸脱氢酶的升高与间接胆红素的升高存在同步变化,虽然胆红素升高是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但间接胆红素也是升高的,因此发现存在红细胞破坏导致的溶血的临床表现;

③在分析患者血常规时发现,患者贫血加重时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然而在发病前,却是小细胞低色素、但不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见于很多红细胞疾病: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很多,所以需要知道红细胞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呢?

④骨髓穿刺、外周血涂片发现:靶形红细胞!提示可能存在珠蛋白合成障碍;幼红细胞增多,的确是溶血的骨髓表现;骨髓铁明显增加,又排除了铁粒幼细胞贫血(MDS),这是血色病的表现.......

⑤“黄疸+铁粒幼细胞”-β地中海贫血;

⑥β地中海贫血——用“一源论”模型解释此病人所有疑点,并描述病人的发病过程全貌。

2初步探讨黄疸原因

溶血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以间胆升高为主;有溶血的临床表现;该患者是以直胆升高为主的,没有溶血的基础疾病,因此暂不考虑。肝细胞性黄疸常见于各种肝炎所引起的黄疸。该患者虽然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但外院查乙型肝炎DNA定量为26IU/L(正常值为12IU/L)且ALT与AST均正常。所以肝炎后肝细胞性黄疸也暂不考虑。

阻塞性黄疸。肝外阻塞的常见因素有胆管内、胆管壁和胆管外因素三方面。如:结石、寄生虫、胆管狭窄及胰腺癌、胰腺炎等的外周压迫等常见原因均没有发现。肝内淤胆的常见原因有淤胆型病毒性肝炎、表现为肝内淤胆的药物性肝病、术后良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目前没有明显肝内阻塞方面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Caroli病、肝内胆管结石、华支睾吸虫病及肝脏浸润性病变所致的胆汁淤积。

患者无传染病史,及疫区接触史,因此寄生虫相关肝内阻塞不符合。患者无先天性疾病。那会不会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或者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呢?通过分析检查结果又有了新的发现:乳酸脱氢酶的升高与间接胆红素的升高存在同步变化,提示存在红细胞破坏导致的溶血。

3寻找溶血的原因

回顾患者的血常规,发现既使是在病人血红蛋白正常的时候,红细胞平均体积也是小的,而随着贫血的加重,平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逐渐增大,提示:患者平时即存在小细胞低色素,而当贫血加重时,红细胞体积的“差异”越来越大。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及骨穿结果。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在本病例中提示有溶血可能;双核红细胞及分裂相可见,提示骨髓造血活跃-提示有溶血;红细胞呈靶形,提示有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有核红细胞内Fe染色,提示骨髓内储铁增加。

以铁粒幼细胞+黄疸作为关键词检索,得到的第1个结果即是——β地中海贫血

表格内为反应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说明增高的间接胆红素是可以被肝脏合成为直接胆红素的。可是为什么升高的直接胆红素不能被排出体外呢?在二吡咯损伤导致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的理论解释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如有兴趣可参考原文。

4达成共识与进一步探索

在地中海贫血、继发性血色病、溶血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等方面达成共识,在梗阻的原因方面存在分歧。所以在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梗阻原因。兵分两路,一方面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与否与推断一致,另一方面寻找治疗方案.....在既往血常规、肝穿等方面又有新的思路。

既往的体检报告,提示患者的确是存在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隐性黄疸”存在。

每次血红蛋白的上升(输血后),随后的一天,胆红素均会出现下降趋势,这是一个奇怪的发现。

病人从既往的隐性黄疸发展到了显性黄疸,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确认病人存在溶血性黄疸,同时也存在梗阻性黄疸,随着患者“继发性血色病”的加重,患者终将出现肝细胞坏死,之后再出现肝细胞性黄疸,这个病人的病程将所有黄疸的类型及表现均展现了出来,所以,这是一个完美的黄疸。

本病例所涉及的知识点:

作为内镜领域的权威新媒体,“镜路同行”致力于成为内镜人的职业发展平台。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可以治疗得好吗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wm.com/yfzl/8317.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