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上腹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可见于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瘤、肝转移瘤和术后吻合口狭窄等。其中以胰头癌、胆管癌最为常见。
目前针对恶性梗阻性黄疸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经内窥镜治疗。
1、外科治疗
主要适用于肝外胆管梗阻,其优势在于:不仅能解除黄疸同时可以去除造成梗阻的原因,如胰头癌或壶腹周围癌行Whipple手术。但临床上较多病例由于病灶较大,侵及周围血管而不宜作根治性手术治疗;或因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合并症、高龄等不适合手术治疗。
2、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针对老年、不能手术、术后复发或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胆管内支架置入成形等。其优势在于操作简便、适应症较广泛,创伤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内支架置入成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
适应症:对于肝门区、肝内病变所致的胆管梗阻及胰头癌等所致的低位梗阻性黄疸均适合介入治疗。
患者诊断为梗阻性黄疸后,应尽快评估是否有手术治疗机会,如目前没有手术治疗可能,应尽快考虑介入治疗,减轻黄疸症状、改善肝脏等器官功能,争取早日进行手术根治。如实在没有手术治疗机会,也应先行介入治疗,尽早联合其他姑息性治疗措施。
3、内镜治疗
与介入治疗外引流相比,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是通过十二指肠镜经十二指肠乳头置入支架使胆汁内引流,可避免胆汁流失,无需体外留置引流管与引流袋。这样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方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大大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了感染机会。此外,置入支架后所形成的胆汁引流通道比外引流管更粗,可使胆道引流接近生理状态,减除黄疸的效果更加可靠。
内镜下治疗有一些并发症如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局部感染等。
现在很多癌症患者多伴有梗阻性黄疸,而且多半患者都不可以手术治疗,能够手术切除的只有20%,胆管的梗阻,造成肝内胆汁淤积而进展为肝衰竭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不进行治疗其自然生存期仅约2~3月,因此有效的减黄或退黄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治疗梗阻性黄疸方法很多,不同阶段治疗方法也不同,需要正确科学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杜志芳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