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见消化系统学习笔记
(抗体提供来自广州秀威安特生物)
CK18/CK8
常被称为肝细胞型细胞角蛋白。在肝细胞、胆管及肝细胞肝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转移性癌中几乎%表达。
CK19/CK7
常被称为胆管型细胞角蛋白,表达于ICC,而在HCC中不表达,可用于HCC和ICC的鉴别。其在转移性腺癌中也有表达。
HepPar-1
非肿瘤性肝细胞显示弥漫性细胞浆染色,伴有特征性常规颗粒染色而无小管染色。其它正常人体组织几乎必然是阴性,正常小肠粘膜可显示灶状较强染色。
肝细胞癌染色更加不均一,与分化程度不相关,对硬化型肝癌的敏感性低。肝细胞和胆管癌染色限于肝细胞成分。
少数胆管细胞癌具有免疫反应性,具有和肝细胞癌相似的颗粒染色模式。
胃、胆囊和卵巢的肝样癌均阳性。
甲胎蛋白(AFP)
是一种胚胎卵黄囊蛋白,由胚胎早期卵黄囊、胃肠道及肝脏产生。正常表达于胎儿肝脏和卵黄囊内胚层,可出现于多种生殖细胞肿瘤中,和卵巢、睾丸的卵黄囊瘤中。
AFP在正常肝组织及肝脏良性病变中不表达,在肝脏转移癌中几乎不表达。其表达率为25%-50%,且阳性反应与肿瘤级别呈负相关。在肝细胞癌中AFP特异性高,敏感性低;
精氨酸酶-1(Arg-1)
Arginase-1作为一个尿素循环的关键酶,在正常肝脏组织的肝细胞中的表达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胆管上皮细胞、肝窦内皮细胞、枯否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不表达。
Arginase-1在正常和恶性病变的肝脏组织中均存在表达,特别是分化良好及中度分化的肝细胞癌其表达率高达%和92%,低分化肝细胞癌相对较低。联合使用抗体组合CD10、pCEA、AFP、HepPar-1、glypican-3、Arginase-1对研究肝脏良性病变和分化良好的肝细胞癌、低分化肝细胞癌和转移性肿瘤意义重大。
肝细胞癌的诊断应用,相比较而言比HepPar1和glypican-3更敏感和特异的标记物。
磷脂酰胺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
GPC-3是一种硫酸肝素蛋白多糖,同时也是一种癌胚蛋白,GPC-3可能是肝细胞癌或黑色素瘤的一种有用的血清标记物。
表达正常组织:GPC-3表达于胎儿肝、肾和滋养细胞;其他正常组织不表达(包括正常肝细胞;睾丸生殖细胞、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
表达于肿瘤组织:肝癌、卵黄囊瘤、绒毛膜癌、黑色素瘤
诊断应用:鉴别卵巢卵黄囊瘤与透明细胞癌;有助于肝细胞癌的诊断,CD34“完全性”着色类型与Glypican-3阳性表达互补;正常表达于胚胎性肝、肾、肺组织及胎盘组织滋养叶细胞层中,在肝细胞癌、卵黄囊瘤、绒毛膜癌、黑素瘤中可见其表达,在其他组织中不表达。其表达与分化有关,分化越差,阳性表达越高。
谷氨酰胺合成酶(GS)
谷氨酰胺合成酶在肝中催化谷氨酸向谷氨酰胺的转化,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表达局限于肝小静脉周围的肝细胞。
谷氨酰胺合成酶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增加
诊断应用:谷氨酰胺合成酶与Glypican-3一起,可能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肝结节。在正常肝脏中,表达于小叶中心的肝细胞,但在中间带肝细胞或门静脉周围肝细胞中不表达。
在肝细胞癌发展过程中转录GS的mRNA的活性明显增高,在异型增生结节→早期肝细胞癌→晚期肝细胞癌的过程中,GS表达水平逐步上升,并可增强癌细胞转移能力,同时也是肝细胞癌复发的独立预后指标。
人热休克蛋白70(HSP70)
HSP7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的成员,与细胞分裂、凋亡和肿瘤发生有关。
免疫组化表达:HSP70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上调
诊断应用:HSP70与Glypican-3联合使用,可能有助于鉴别肝结节病变的良恶性。
在肝细胞癌早期,HSP70表达水平上调,表达含量与癌前病变、非癌组织有显著性差异,是诊断早期肝细胞癌较为敏感的指标之一。
CD34
正常肝血窦内皮细胞不表达CD34,而HCC的异常「毛细血管化」使CD34呈弥漫阳性(呈特殊的长条状或分支状,又称HCC型CD34染色),在良性肝病(如腺瘤、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等)中染色呈灶状分布。
多克隆CEA(pCEA)
这种糖蛋白在胎胚性上皮细胞中表达,在正常成年人上皮细胞及良性肿瘤中的表达较少,它大量存在于胃肠道(包括胰腺)及肺的腺癌和甲状腺髓样癌中。它也常常在一些骨髓瘤中表达。
pCEA在肝的良、恶性肿瘤中都表现出特征性的小管染色阳性,也可以在胃、结肠、肺、胰或其他的腺癌中阳性,但阳性染色在细胞膜或细胞质而不在小管中。
区分肝细胞癌和其他转移性癌,多克隆CEA对肝细胞癌有独特性。
单克隆CEA(mCEA)
mCEA在ICC、胃肠道管状腺癌及肝转移性腺癌中的阳性率为60%-75%,而在HCC中只有<11%的阳性率,呈细胞质阳性。
SP
在胆管上皮癌和胰导管癌中表达,但在正常胆管(胰管)上皮及反应性增生胆管(胰管)上皮中不表达,这有助于判断胆管(胰管)活检组织的良恶性。
MUC1及MUC5AC
二者均是黏蛋白家族的成员,MUC1可表达于胎儿肝脏的肝内胆管,不表达于成人正常的肝内胆管;MUC5AC无论在胎儿或成人正常的肝脏组织中都不表达。
当MUC1和MUC5AC表达时,需考虑胆管不典型增生及癌变。二者若高表达提示存在胆管癌转移可能。MUC1在ICC中的表达率为73.8%,HCC中仅为7.8%。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基本特征:无包膜的结节;结节状结构;中央纤维性瘢痕;营养不良的血管;无恶性肿瘤特征。
纤维间隔分离不同大小的肝细胞结节,类似于肝硬化(Masson三色染色)。
FNH表现为胆汁淤积在纤维间隔周围的肝细胞(气球状且透明),在纤维/结节交界处,小胆管反应性增生以及纤维间隔内炎细胞浸润。
肝细胞腺瘤
基本特征:良性肝细胞性肿瘤;每种亚型都有特异性组织学标准以及相应的免疫组化标志物;GS是临床上识别具有恶变风险的β-HCA的主要标记。
良性脂肪变性肝细胞与孤立的薄壁动脉混合在一起。
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免疫染色:脂肪变性和非脂肪变性的肿瘤肝细胞(HCA)缺乏LFABP表达,与非肿瘤肝(NTL)中LFABP的正常表达相反。
肝细胞癌
非典型结节和早期肝癌的鉴别
肝细胞癌WHO建议的分级系统
HCC阳性,肝细胞阳性的标记
(肝细胞分化的免疫组化标记)
HCC阳性,肝细胞阴性
早期肝癌:Glypican-3(GPC3)强阳性。
早期肝癌
与非肿瘤肝组织比较,谷氨酰胺合成酶(GS)染色在早期病变中表达更强、更弥漫。
早期肝癌:HSP70在肿瘤内阳性表达。
扫码联系我们
电话|-
QQ|
广州秀威|病理海
山东张福志请我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