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考试倒计时
19天
请大家提前加入医师备考QQ群,届时会有考官手册发布,请提前加入,防止满员!
例题19:病例分析
男性,47岁。右上腹疼痛2个月,发热10天。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无放射,未诊治。10天来发热,体温最高达38.5℃,伴乏力、纳差。尿黄,无咳嗽、咳痰。发病以来睡眠不佳,大便如常,体重下降4kg。无烟酒嗜好。无遗传病家族史。 查体:T38℃,P94次/分,R18次/分,BP/70mmHg。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轻度黄染。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4次/分,律齐。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3cm,剑突下4cm,质硬,无触痛,Murphy征(-),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g/L,RBC4.7×/L,WBC11.5×/L,N0.75,L0.25,Plt98×/L。血总胆红素38.5μmol/L,直接胆红素23.2μmol/L,白蛋白35g/L,球蛋白38g/L,ALT98U/L,AST60U/L,ALPU/L,γ-GTU/L,PT14.5秒(对照13秒),HBsAg(+),AFPng/ml。粪常规:镜检(-),隐血(-)。 腹部B超:肝右叶近肝门见一大小约6.1cm×5.5cm的低回声病灶,边界不清,中央见无回声区,右肝管轻度扩张,肝左叶见一大小约4.5cm×3.5cm的低回声病灶。
答案
例题19答案:病例分析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及考点分析
↓
↓↓
↓↓↓
例题19
一、初步诊断(4分) 1.原发性肝癌(3分) 2.乙肝肝硬化(1分) 为啥不是失代偿期? 二、诊断依据(5分) 1.原发性肝癌 (1)中年男性,亚急性病程(0.5分) (2)持续性肝区疼痛、发热、体重下降(1分) (3)黄疸,肝大、质硬(1分) (4)血AFP增高(1分) (5)B超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0.5分) 2.乙肝肝硬化 (1)黄疸。脾大(0.5分)(2)肝功能异常,白/球蛋白倒置,HBsAg(+)。血小板减少(0.5分)
三、鉴别诊断(4分) 1.肝脓肿(1.5分) 2.继发性肝癌(1.5分) 3.肝血管癌(1分) 四、进一步检查(5分) 1.腹部CT或MRI检查(1.5分) 2.血HBVDNA、其他肿瘤标志物(如CEA),动态监测AFP(1.5分) 3.胸片,胃镜或上消化X线钡餐造影检查(1分) 4.肝脏肿物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1分) 五、治疗原则(4分) 1.手术治疗或经肝动脉栓塞、化疗(3分) 2.酌情抗病毒治疗(0.5分) 3.保肝治疗(0.5分)
例题20: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55岁。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呕吐1天。 患者于1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上腹绞痛,向右肩部放射,呕吐胃内容物数次,伴发热,体温T38℃,无寒战,大小便正常。患者曾于3个月前因“重症胰腺炎”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1月。 查体:T37.9℃,P次/分,BP/90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腹部对称,腹式呼吸存在。上腹腹肌紧张,右上腹有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阳性,肝胆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减弱。 辅助检查:血WBC15.0×l09/L,N88%。B超示胆囊9cm×5cm,壁厚0.4cm,呈“双边征”,周围有液性暗区,内无结石声影,胆总管直径0.6cm。 B超测量胆囊正常大小为8~12cm×3~5cm;胆总管直径0.6~0.8cm,>1.0cm称为胆总管增粗
答案
例题20答案:病例分析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及考点分析
↓
↓↓
↓↓↓
例题20
1.初步诊断(4分) (1)急性胆囊炎(3分); (2)局限性腹膜炎(1分)。 2.诊断依据(初步诊断错误,诊断依据不得分;未分别列出各自诊断依据,扣1分)(5分) (1)急性胆囊炎: ①40岁以上女性,急性起病。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呕吐1天,伴发热,无寒战(1分)。 ②查体:T37.9℃,无黄疸,上腹腹肌紧张,右上腹有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阳性(1.5分)。 ③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增高。B超示胆囊9cm×5cm,壁厚呈“双边征”,内无结石声影(1分 (2)局限性腹膜炎: ①急性胆囊炎诊断成立(0.5分)。 ②上腹腹肌紧张,右上腹有压痛及反跳痛(0.5分)。 ③B超示胆囊周围有液性暗区(0.5分)。
3.鉴别诊断(4分) ①急性胰腺炎(1分); ②消化道穿孔(1分); ③输尿管结石(1分)。 ④高位阑尾炎(1分); 4.进一步检查(4分) ①腹部及胸部X线片(2分); ②血、尿淀粉酶测定(1分); ③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1分)。 5.治疗原则(5分) ①非手术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联合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2分)。 ②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2分)。 ③引流术:对难以耐受手术者,可采用经皮胆囊穿刺造口引流手术(1分)。
实践技能考试倒计时
19天
请大家提前加入医师备考QQ群,届时会有考官手册发布,请提前加入,防止满员!
例题21:病例分析
男性,62岁。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绞痛2年,腹痛加重伴皮肤黄染、发热1天。 患者2年前出现右上腹绞痛,医院诊为“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绞痛症状一度缓解。之后又出现右上腹疼痛,多于进食油腻食物后引起,无发热及黄疸。1天前突感右上腹绞痛,伴寒战、发热,皮肤、巩膜黄染,急诊入院,既往体健。 查体:T38.5℃,P98次/分,R20次/分,BP/80mmHg。神清合作,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可见右上腹旁正中切口瘢痕,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未触及肿物,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36μmol/L,直接胆红素19.90μmol/L,余肝功、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血常规:Hbg/L,WBC29.7×/L,N0.89。 腹部B超检查见图。
答案
例题21答案:病例分析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及考点分析
↓
↓↓
↓↓↓
例题21
一、初步诊断(4分) 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5分) 2.胆总管结石(1分) 3.胆囊切除术后(0.5分) 二、诊断依据(6分) 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1)反复发作右上腹绞痛,近期出现Charcot三联征(腹痛、黄疸、寒战、发热)(1.5分) (2)皮肤、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1分) (3)直接胆红素、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1分) 男性,62岁。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绞痛2年,腹痛加重伴皮肤黄染、发热1天。 2.胆总管结石: (1)有胆囊切除手术史(0.5分) (2)腹部B超显示胆总管扩张,管内有结石(1.5分) 3.胆囊切除术后:年前行胆囊切除术;查体可见右上腹旁正中切口瘢痕(0.5分)
三、鉴别诊断(4分) 1.胆道损伤导致的狭窄、梗阻(2分) 2.胆道下段肿瘤(1分) 3.胆道蛔虫症(1分) 四、进一步检查(4分) 1.腹部CT或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1.5分) 2.尿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1分)? 3.必要时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1分) 4.血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检查(0.5分) 1.胆道损伤导致的狭窄、梗阻 2.胆道下段肿瘤 3.胆道蛔虫症 五、治疗原则(4分) 1.抗感染治疗(2分) 2.急诊开腹探查,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或内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引流、取石(2分)
例题22:病例分析
女性,65岁。持续性上腹痛2天,伴发热、少尿5小时。 患者2天前,进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平卧,服用“酵母片”及“颠茄”无效。近5小时感发热,尿量不足50ml。既往曾患胆石病多年,间断口服药物治疗。 查体:T38.5℃,P次/分,R26次/分,BP85/60mmHg。神志恍惚,四肢皮温低,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肺肝界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双肺听诊无异常,心率次/分,律齐。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有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g/L,RBC4.0×/L,WBC19.5×/L,N0.90,PLT×/L。CK-MB20U/L,cTnT0.01n/ml(正常值<0.05n/ml)。血淀粉酶U/L。 腹部B超:胆囊多发性结石,胆管扩张。胰腺肿大,弥漫性低回声改变,腹腔积液。
答案
例题22答案:病例分析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及考点分析
↓
↓↓
↓↓↓
例题22
一、初步诊断(3分) 1.重症急性胰腺炎(答出“急性胰腺炎”得1.5分)(2.5分) 2.胆石病(0.5分) 二、诊断依据(6分) 1.重症急性胰腺炎: (1)老年患者,急性病程。既往有胆石病史(0.5分) (2)进油腻食物后出现剧烈的持续性上腹部疼痛,伴发热及少尿(1分) (3)体温达38.5℃,脉搏加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四肢皮温低。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肌紧张,腹水征阳性,肠鸣音减弱(1.5分) (4)血淀粉酶升高,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增高,心肌坏死标记物正常(1.5分) (5)腹部B超:胆囊结石,胆管扩张,胰腺肿大,弥漫性低回声改变,腹腔积液(1分) 2.胆石病:既往病史及腹部B超检查所见(0.5分)
三、鉴别诊断(3分) 1.消化性溃疡穿孔(1分) 2.急性肠梗阻(1分) 3.急性心肌梗死(1分) 四、进一步检查(4分) 1.血脂肪酶,监测血、尿淀粉酶,腹水淀粉酶测定(1分) 2.肝、肾功能,血胆红素,电解质(尤其血钙)及动脉血气分析(1分) 3.腹部CT(1分) 4.立位腹部X线平片(0.5分) 5.心电图(0.5分)
五、治疗原则(6分) 1.重症监护,禁饮食、胃肠减压(1分) 2.扩容、补液,营养支持方法,维持水电酸碱失衡(1分) 3.合理应用抗菌药物(1分) 4.抑制胰腺外分泌及胰酶活性,如抑酸剂、生长抑素等(1分) 5.酌情考虑内镜治疗(1分) 6.中医中药治疗及对症治疗(镇痛解痉)(0.5分) 7.可酌情考虑外科治疗(0.5分)
立即加星标,第一时间看好文
目前000+考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