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强教授执行主编自身免疫性肝病重点号专

时间:2020-11-17 5:58:31 来源: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本期执行主编:王贵强教授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职务: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肝病中心主任;医院感染和肝病部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保健局保健会诊专家,致力于病毒性肝炎和肝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发热待查鉴别诊断,各种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等。

现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医院协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专家组成员等。美国《临床感染病》杂志编委,《中华传染病杂志》和《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副总编辑,《临床肝胆病杂志》共同主编,《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副主编等。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主持制订国家标准《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主持和参与多部指南和共识的编写工作。

认识非化脓性胆管炎

赵鸿,王贵强(医院 感染科)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sclerosingcholangitis,PSC)和免疫球蛋白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relatedsclerosingcholangitis,IgG4-SC)是临床最常见的非感染性胆管炎,三者间有部分相似的临床表现,又可同时出现于同一病例(重叠综合征),但却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发病机制,这也决定了彼此间不同的治疗方案。正确鉴别三种疾病、降低漏诊和误诊,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目前,各地区,尤其是亚太国家/地区PBC的流行病学数据较少且差异较大。首都医科医院肝病中心贾继东教授团队,对亚太7个国家/地区的18项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发现:亚太国家/地区PBC患病率为.75/万(95%CI:49.96~.55),中国和日本、新西兰、韩国和澳大利亚分别为.18/万、99.16/万、9.09/万;发病率为每年8.55/万(95%CI:8.05~9.06);失代偿、肝细胞肝癌和死亡/肝移植的5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95%(95%CI:2.07%~11.83%)、1.54%(95%CI:0.9%~2.19%)和4.02%(95%CI:2.49%~5.54%)。

本期特别邀请了贾教授团队对近年来PBC的诊治进展进行系统综述。用于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除了已在欧洲肝病研究协会(Europe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EASL)指南、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LiverDisease,AASLD)指南和中国指南中推荐的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antibody,AMA)、抗-gp和抗-sp外,新近发现的自身抗体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展示出较好研发的价值。抗-gp62是一种核膜型抗核抗体,其诊断PBC的特异性超过95%,且与肝脏生化指标相关。Kelch样核蛋白12(Kelch-likeprotein12,KLHL12)和线粒体己糖激酶1(hexokinase1,HK1)与抗-gp和抗-sp联合应用,可将AMA阴性患者的检出率提高至70%左右。对于单纯AMA阳性但碱性磷酸酶(alkaline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正常者进展为PBC的概率、是否必须肝穿刺以及是否给予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UDCA)治疗等问题,仍需大样本、多中心数据进一步明确。

PSC是以自身免疫介导的,胆管炎症、纤维化和胆汁淤积相互作用所致的胆管多灶性胆管狭窄为主要特征的肝脏病变。PSC多见于40~50岁男性、近70%的患者合并炎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约20%的患者发生胆管癌,合并IBD者25年累积结直肠癌发病率高达50%。国内外肝脏病相关组织机构均制定了关于PSC的诊疗指南,极大地推进了PSC的规范化诊疗。PSC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仍需深入研究。

本期特别邀请了医院消化内科韩英教授团队综述了PSC的诊疗进展。目前认为,PSC在早期以自身免疫紊乱相关的非化脓性炎症为主,反复胆系感染则加快PSC进展。近3年对于肠道菌群与PSC发生和进展的相关性研究较多,且已发现一些有临床意义的结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方可获得助益于临床治疗的结果。有典型影像学表现和胆汁淤积表现的患者,确诊PSC并不难。但PSC的早期表现,尤其是儿童PSC的早期表现,非常不典型,仍是临床诊断的难点。尽管UDC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但其长期疗效仍存在争议;而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则不建议应用。特异性治疗药物的缺乏是导致PSC进展为终末期肝病和恶性肿瘤的根本原因。重复内镜干预仅可暂时缓解胆道部分梗阻问题。而PSC接受肝移植的指征尚未统一。PSC患者肝移植后复发率高达40%,且50%的复发者需行第二次肝移植。深入研究PSC的发病机制、控制疾病进展、加快特异性治疗药物的研发,将有助于延缓疾病进程、降低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对于临床上发生率低但确属诊断和治疗难点的PSC/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重叠综合征和PSC/PBC重叠综合征,亟待开发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诊断指标。

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内科马雄教授团队则系统综述了IgG4相关疾病的诊治。此类疾病在年才被统一命名,其可同时或序贯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尽管血清IgG4水平和影像学检查可协助诊断,但多数情况下仍需结合组织学检查结果确诊。此类疾病在胰胆管的累及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尽相同,日本学者建议根据胆管造影结果将其分为Ⅰ~Ⅳ型。糖皮质激素是首选治疗药物,免疫调节药物可试用于激素疗效欠佳或停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遗传和免疫因素参与本病的发病,但清晰准确的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重点号专题:自身免疫性肝病

免疫球蛋白G4相关肝胆胰疾病研究进展与展望

连敏,马雄(上海交通大医院 消化内科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 001)

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G4,IgG4)相关肝胆胰疾病是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胆管或腺管周围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为特征,同时可累及几乎全身所有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疑似IgG4相关肝胆胰疾病的患者需结合组织学、血清IgG4水平、受累器官影像、临床表现等作出诊断。尽管其作为一类新近认识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受到学者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wm.com/hbyx/10391.html
热点排行
药物也会导致胆结石

放心医苑网健康导读:药物也会导致胆结石,这是很多患者关注的问题,胆结石疾……【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药物也会导致胆结石

放心医苑网健康导读:药物也会导致胆结石,这是很多患者关注的问……【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药物也会导致胆结石

放心医苑网健康导读:药物也会导致胆结石,这是很多患者关注的问……【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