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医院普外科成功为一名20年前曾做过胆囊结石手术,目前患有胆总管结石的老人做了双镜联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残余胆囊切除及取石术,患者手术后一周后痊愈出院,此次手术充分体现了腹腔镜微创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巨大优势。
手术后她又患上了胆总管结石
今年72岁的曹女士,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疼痛,医院行彩超检查,诊断为“胆管结石”,自行口服“消炎利胆片治疗”,效果不佳,后因病症反复发作,疼痛难忍来到医院普外科找到伍冀湘院长,经检查后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胆管炎,残余胆囊结石。
患者术前检查结果
来院时,她特别消瘦,还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一吃饭就会出现腹胀,经了解,曹女士20年前曾经做过胆囊结石手术,考虑到患者曾接受过外科手术,伍院长决定为其实施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出多枚结石
7月24日,手术开始实施。
腹腔镜下患者内脏清晰可见
通过腹腔镜探查腹腔,可见腹壁有粘连带形成,胆囊位于肝内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伍院长用超声刀仔细分离胆囊三角,超声刀切断胆囊管。
伍院长为患者实施镜下手术
在胆道镜下看到肝总管及胆总管可见数枚大小不等结石,较大者达1.0*0.8cm,逐个钳夹取出结石,曹医院给予了高度赞誉。
胆总管结石被取出
手术过程顺利,麻醉平稳,病人术中出血量约50ml,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术后一周后,曹女士康复出院。
手术结束,为患者缝合不到1cm的伤口
据北京著名微创专家伍冀湘教授介绍,传统的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方法,常常需要开膛破肚,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随着内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胆道镜能够通过腹腔镜下的微小切口直接窥视胆管内病变,了解胆管远端括约肌功能,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残石率,还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本例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无疑又加大了手术难度,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也意味着医院普外科的微创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
医学科普: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
胆囊结石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个别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段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等因素都可引起胆囊结石。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医学科普: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大多数位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好发于胆总管下端。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成为原发性胆囊结石,其形成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密切有关。胆管内结石来自胆囊者,称之为继发性胆管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见。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原发于胆囊,在胆囊结石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细小结石,通过胆囊管降入胆总管或胆囊管管径较为粗大,较大的结石也可先后进入胆总管。滞留在胆总管内的结石多数会引起各种凶险的病理损害,这实际上是胆囊结石病较严重的并发症。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原发于胆总管,也可以与肝内胆管结石同时发生,有时也可能由肝内胆管下降。单纯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可以引起严重的胆道并发症,若与肝胆管结石合并存在,病理损害更加严重。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