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肝日的由来
鉴于乙肝流行、感染人数众多,给人民健康造成如此大的威胁,大多数健康人或乙肝病毒感染者缺乏正确的乙肝防治知识。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为主,联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中华预防医学学会和中国中医肝病学会等,在原“爱肝宣传日”、“乙肝宣传日”已进行多次的基础上,设立一个广为人知的“全国爱肝日”。日期最后选在每年的3月18日。
我国的肝病到底多严重?
在我国肝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可将肝病分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及肝癌等几大类。肝炎又可分为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暴发性肝炎和无黄疸型肝炎等,其中乙型肝炎的危害最大、发病率也较高。
乙肝的临床特点是表现多样化,且易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少数患者病情会进一步恶化成原发性肝癌。5岁以下婴幼儿感染是慢性乙肝主要发病原因,慢性乙肝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病情稳定,但病毒无法根除,5年后发展为肝硬化的概率为12-25%。肝硬化发展为肝癌的5年概率为6-15%,而肝癌的5年死亡率高达90%。
而说到治疗肝病,介入血管外科就有了充分的发言权,自科室成立以来,已经完成了对数百例患者的救治。小到肝囊肿、胆囊炎,大到肝脓肿、肝硬化、肝癌等等,不胜枚举。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几种。
肝囊肿肝囊肿是临床常见病,随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高,50岁以上人群检出率高达50%。较大的囊肿可压迫门脉、胆管、肾盂及输尿管者可引起腹胀不适、食欲减退、黄疸、肾盂积水等,少数囊肿甚至发生破裂、囊内出血及感染等危险,因此,大于5厘米的囊肿需要积极治疗。
目前治疗较大肝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外科开腹囊肿开窗引流术;腹腔镜下囊肿开窗引流术;超声(CT)介导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术。
而介入血管外科开展的超声介导囊肿穿刺硬化治疗具有方法简便、无辐射、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创伤微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超声介导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已成为肝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肝癌由于不少肝部肿瘤在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而且约80%合并有肝硬化,故并不是所有病人都能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因此,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目标的综合治疗便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方法,而微创治疗又是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手段。目前我科应用于临床的微创治疗技术主要有肝癌射频消融术、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术等。
1.肝癌射频消融术
在B超或CT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准确插入肿瘤,利用电极发出的热能使肿瘤病灶产生凝固性坏死。适合于直径5cm以内的病灶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2.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术
正常肝组织的血供25%来自肝动脉,75%来自门静脉。而肝癌组织的血供则几乎全部来自肝动脉。本疗法即是将供应肿瘤的肝动脉进行栓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癌组织的血供,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有些甚至可导致癌组织坏死和缩小,为手术或其他根治性治疗创造机会和条件。
以上微创技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易于耐受,一般在局麻下即可完成。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是在X线或B超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同时通过造影管行胆道引流。
它适用于:
1.晚期肿瘤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行姑息性胆道引流。
2.深度黄疸病人的术前准备(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
3.急性胆道感染,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急症胆道减压引流,使急症手术转为择期手术。
4.良性胆道狭窄,经多次胆道修补,胆道重建及胆肠吻合口狭窄等。
5.通过引流管行化疗、放疗、溶石、细胞学检查及经皮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等。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被发现,女性为多。肿瘤见于肝脏任何部位,常位于包膜下,多为单发(约10%为多发),肿瘤直径多小于4cm,但亦可小至数mm,个别大至30cm者。
而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与肝脏肿瘤类似,是采用经皮穿刺,常从股动脉内将导管插进肝动脉。先行肝动脉造影,再根据造影所见,确认肝血管瘤供血动脉,将导管超选择插管致肿瘤靶血管,并注射适量的药物和栓塞剂,来进行硬化栓塞治疗。
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对血管瘤进行靶向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一般住院一周左右)、费用较外科手术低、疗效好,并发症低,已成为目前肝血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今天,就简单介绍这几种吧。
当然,还有很多种肝病治疗方式(小编没有介绍,实在是太多了),有问题您可以有时间到我科门诊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