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金句NO.9
养生者,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在未病之前,而服药在已病之后。
——养生语录
概述
、消化系统疾病: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病变可局限于消化系统或累及其他系统,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消化系统或症状
3、发病率高、病因繁多、病种复杂
一、运动好处
运动对肠胃有好处,适当运动可以帮助肠道消化,加强胃肠的吸收功能。
适当运动具有养胃健脾的功效,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还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通常散步慢跑做保健操跳舞打太极拳舞太极剑游泳练气功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通过锻炼,可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加强胃肠道蠕动和胃肠道黏膜的防御机制,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运动时膈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地活动,可以对胃肠道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并对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有积极作用。
二、运动形式
、中低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慢跑、自行车、游泳、健身操等)
、低强度的肌肉耐力练习(哑铃、固定器械)
3、传统养生法(八段锦、太极、养生气功等)
4、针对特定部位进行专项训练
三、运动强度
负荷强度以最大心率(HRmax)×40%-60%比较适宜,一般处于中等强度,负荷应循序渐进。
注:最大心率(HRmax)=0—年龄,运动强度还需根据个体实际情况来定,量力而行。
四、运动时间
根据运动训练的适宜负荷和运动处方的安全性原则,运动时间应考虑运动强度因素,一般可持续0-60分钟。
五、运动频率
建议每周锻炼3-5次,同时可以一天多次间断性的运动。
六、消化系统疾病类运动推荐
、散步
()快速散步
快速散步时昂首阔步、健步快走,每次30至40分钟。此方法适合于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患者。
()逆向散步
逆向散步又称倒退散步。散步时膝盖挺直,目视前方,每次先倒退00步,再向前走00步,反复多次,以不觉疲劳为宜。此法可防治老年腰腿痛、胃肠道功能紊乱。
(3)摩腹散步
摩腹散步是中医传统的运动养生法。每走一步用双手旋转按摩腹部一周,正反向交替进行,每分钟40至60步,每次5至0分钟。此法适合患有慢性胃肠疾病的老人。
、伏地挺身
俯卧(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松,前额触碰地面,双腿伸直,双手弯曲与肩平放,手肘靠近身体,掌心向下。
双手支撑,抬起头、胸部,双腿仍接触地面,直到感觉胸腹完全展开,保持该姿势约0秒钟。
你知道吗,要是重复做3~5次,这能消除胀气、解除便秘、锻炼背肌,对脊椎矫正有一定的帮助。
3、跪姿前倾
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
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
你知道吗,要是重复做3~5次,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4、腹式呼吸运动
腹式呼吸运动不仅能扩大血液含氧量,让机体主动地排除废物,同时腹肌的收缩和放松对胃部也是一种良好的按摩,能促进胃腹运动,改变消化机能。
做法:吸气时要尽量深吸气,当腹部无法再吸入空气时屏息几秒,再将腹部和肺部的气缓缓吐出,吐气过程不能少于8秒钟。可以每天晚上睡前平躺在床上进行。
5、站立弯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
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收缩腹部肌肉,让腹部肌肉呈凹陷状,但不要勉强用力,否则会感到不舒服。
保持该姿势5~0秒,不要憋气,然后顺势将肺部气体排出,放松肌肉。
你知道吗,要是你反反复复4~7次,这个动作对缓解消化不良与便秘很有帮助。
七、久坐族运动推荐
.按摩腹部:坐在椅子上,左手放在右手上,吸气、挺胸,用力往前挺出上半身,身体微微后仰;吐气,缩胸,弯腰,双手用力往腹部压;每次0~30次,量力而行锻炼。配合腹肌收缩按摩腹内肠胃,促进肠胃功能。亦可双手交叠盖住肚脐,上下左右旋转按摩腹部00~00次。
.鼓漱咽津:闭嘴,用舌沿牙齿边缘上下搅动各次,然后闭嘴鼓腮,做漱口动作,待口中津液充满时,徐徐咽下。
3.捏小腿:用手捏住小腿内侧的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感为度。先上而下按捏,再下而上按捏,以各5~30次为宜,每日可进行~3回。
4.上下楼梯:利用上下楼开展锻炼,开始时一步一阶上,然后逐渐过度到一步两阶,上下往返,做0分钟左右,每日3次。速度则由慢到快,运动量达到心率每分钟0次左右。
八、注意事项
、严禁空腹或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运动初期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防止过度疲劳。
3、运动时采用自然呼吸或有意识的深慢呼吸,通常呼气稍长于吸气。
4、加强训练前的准备和训练后的放松活动,并做好医务监督。
温馨提示:因消化系统类疾病种类较多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本运动处方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本文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九、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总结.急、慢性胃炎=饮食不洁或刺激物+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胃食管反流病=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胃镜检査食管下段红色条样糜烂带(烧心、反酸、返食)
3.消化性溃疡病
胃溃疡=慢性规律性上腹痛(饱餐后痛)+呕血黑便
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痛(餐后4小时以上)或夜间痛+呕血黑便
消化性溃疡穿孔=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X线膈下有游离气体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既往肝病史
5.细菌性痢疾=不洁饮食+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6.溃疡性结肠炎=左下腹痛+粘液脓血便+(便意、便后缓解)+抗生素无效
治疗:柳氮磺吡啶(SASP)
7.急性胰腺炎(水肿型)=暴饮暴食/慢性胆道病史+持续上腹疼痛+弯腰疼痛减轻+淀粉酶检测
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水肿型症状+腰腹部或脐周紫斑+腹穿洗肉水样液体+血糖高+血钙低
出血坏死型:血尿淀粉酶值不一定髙,有时反而会下降。确诊时选CT一周内测血淀粉酶,超过一周测脂肪酶
8.幽门梗阻=呕吐宿食+振水音
9.肝硬化=肝炎病史+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蜘姝痣)+超声(肝脏缩小)
0.胆囊炎=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恶心呕吐
.胆石症=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B超强回声光团、声影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下柯三联征(腹痛+寒颤高热+黄疸)+休克表现+精神症状(如神情淡漠、昏迷)五联征
3.急腹症
()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胀痛、闷痛)+WBC升髙
()肠梗阻:腹痛+吐+胀+闭+X线(香蕉/液平)
病因:机械性和动力性
血运:单纯性和绞窄性
程度: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部位:高位和低位
(3)消化道穿孔=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剧痛+腹膜刺激征+膈下游离气体
(4)异位妊娠=阴道出血+停经史+下腹剧痛(宫颈举痛)+绒毛膜促赚激素
(5)卵巢囊肿蒂扭转=体位变化+突发腹痛+囊性肿物
(6)急性盆腔炎=刮宫手术史+白带异常+下腹痛+下腹剧痛(宫颈举痛)+脓性分泌物
4.消化系统肿瘤
()胃癌=老年人+黑便+龛影+慢性溃疡疼痛规律改变+上腹痛+腹部包块+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中晚期)+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早期)+进食哽咽感(早期)
(3)肝癌:肝炎病史+肝区疼痛+AFP升髙+肝大质硬+腹水黄疸+B超占位
(4)直肠癌=直肠刺激症状+指诊带血+脓血便+消瘦+大便变形
(5)胰腺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老年人+无痛进行性加重黄疸+陶土色大便+皮肤瘙痒
(6)结肠癌:老年人+消瘦+排便习惯改变+CEA+腹部肿块
5.肛门、直肠良性病变
()内痔=无痛性血便+便带鲜血+静脉样团块
()外痔=肛门疼痛+便鲜血+肛门口触痛肿物
(3)肛裂=便时便后肛门剧痛+肛门裂口
6.腹部闭合性损伤
肾损伤=腰部损伤+血尿
肝破裂=右腹部+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
脾破裂=左腹部+全腹痛+腹腔内出血
肠破裂=腹中部+腹膜刺激征+穿刺淡黄色液体
7.腹外疝(斜疝)=老年男性+腹压増加+右下腹肿物+进入阴囊
消化系统疾病进一步检査
.胃镜、结肠镜、直肠镜
.消化道造影
3.腹部B超、CT
4.立位腹平片
5.粪便:常规检査、隐血、培养和寄生虫检査
6.HP检测
7.腹腔穿刺
8.淋巴结活检或肝活检(病例监测)
9.实验室检査:
()血尿淀粉酶
()AFP、CEA、CA9-9糖链獅
(3)血尿常规检査、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
消化系统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控制饮食/禁食,生活指导
二、病因治疗
()溃疡:首选PPI类抑酸药,可加用黏膜保护剂,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行联合除菌治疗,常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PPI、胶体铋联合两种抗生素
()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抗休克
(3)梗阻/腹膜炎:禁食、胃肠减压
(4)维持水电解质酸碱顿
三、对症治疗
四、手术:切除或修补
五、肿瘤:
()手术治疗
()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十、医院排名
主要疾病:肠胃炎、胃肠肿瘤、胰腺炎、胰腺癌、胆石症、肝硬化、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等
根据健康时报导医榜单,下面是医院排名前0的医院:
.医院
.医院
3.医院
4.上海交通大医院
5.第二医院
6.上海交通大医院
7.医院
8.首都医科医院
9.医院
0.医院
疾病涉及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前0的排名:
.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3.医院
4.天津医院
5.医院
6.医院
7.医院
8.哈尔滨医院
9.医院
0.医院
十一、医院推荐
医院
医院
医院
首都医科医院
医院
医院
更多运动处方课程
第二期糖尿病运动运动处方课程——太极运动干预治疗招募进行时!
呼吸类患者福音!医院联合国家体育总局推出运动处方课程
医院科学减重夏令营第二期开始报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