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这些消化系统症状可能是艾滋病

时间:2017-2-24 17:37:46 来源: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来源:医学界杂志消化频道

编辑:刘世义

  当你遇到下面的这些临床消化系统症状时,考虑一下艾滋病的可能,或许会有所收获。

  口腔损害

  AIDS病人可伴有口腔的各种感染。唇周的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及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常见。前者表现为:唇沿和口角周围的高密度、成群的小水疱,基底稍红,水疱被擦破后可形成溃疡。其特点为病损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继发感染,症状多较严重,病程持续时间长。患病部位可培养出HSV。活检可查到典型的包涵体。白色念珠菌性口腔炎在儿童AIDS病人中可高达43%。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舌及咽喉、齿龈或唇黏膜上的乳白色斑片物,易剥离,露出鲜湿红润基底。病人感觉明显咽部不适、咽痛、吞咽困难、吞咽痛,由于疼痛害怕进食等。分泌物涂片可找到念珠菌。

  食管损害

  AIDS并发食管病变的主要表现为:食管炎、食管卡波西肉瘤、食管动力异常等。其中机会性感染引起的念珠菌性食管炎最常见。许多AIDS病人,常以食管的机会性感染为首发症状,它是AIDS远期预后不良的表现之一,常发生在CD4+细胞</μl。食管炎可单独存在或与口腔炎同时发生。真菌(白色念珠菌)、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及其他病原体是常见原因。临床表现为胸骨后不适、吞咽时胸骨后疼痛加重、吞咽困难等。内镜下可见食管部分或全部受累,表现为食管黏膜弥漫性充血、变脆、糜烂、溃疡,黏膜表面被覆白色假膜。内镜下细胞刷片可找到念珠菌。

  念珠菌性食管炎给予抗真菌治疗后效果常比较满意,能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但容易复发。近年来随着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的临床应用,念珠菌性食管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Zalar的研究表明,在AIDS病人中,无论有无食管受损的主诉、有无内镜下食管炎表现,88.8%的病人可伴有食管测压异常。表现为非特异性食管动力异常、胡桃夹样食管、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升高伴松弛障碍等。

  胃及十二指肠损害

  AIDS的胃十二指肠损害表现为:胃肠感染和肿瘤。胃十二指肠的肿瘤,如卡波西肉瘤(KS)、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并不罕见。胃十二指肠的卡波西肉瘤多同时合并皮肤或淋巴结的KS,但也可单独存在。AIDS中38%的KS可侵犯胃。KS在胃肠道的数量可以比较多,但肿瘤体积一般较小。而淋巴肉瘤往往是一到数个大的肿块。临床上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梗阻、贫血等表现。胃及十二指肠炎表现为胃和十二指肠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隐孢子虫感染、弓形虫感染等。CMV胃炎可引起剧烈的炎症反应,产生溃疡、黏膜皱褶扩大、水肿,X线可表现为胃黏膜大面积损伤。白色念珠菌偶可引起蜂窝织炎性胃炎。艾滋病患者可有胃酸降低,使细菌易于繁殖。内镜下,KS和NHL与其他肿瘤不易鉴别、无特异性,且病原体可以隐藏在AIDS病人的正常胃肠黏膜内,因此,应该常规取活检送病理和培养。

  胃肠KS对化疗的效果与皮肤KS的化疗效果基本相似。单纯十二指肠的KS和病变局限的KS对化疗效果最好。即使KS的病变没有最后解决,但化疗后病人的胃肠道症状能得到改善。因此,在用HAART治疗的同时,对胃肠的KS应该加用化疗药。

  空肠和回肠损害

  AIDS病人空肠和回肠受累,常见表现为小肠的卡波西肉瘤和感染。病原体多为条件致病体。原虫类感染的隐孢子虫,细菌感染中的鸟型分枝杆菌、沙门菌属、弯曲菌属较为常见。细菌感染的病理变化类似于其他脏器的感染,但炎症反应一般较轻,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隐孢子虫感染是导致AIDS腹腹泻的最常见原因。主要表现为吸收不良性腹泻;可引起严重、水性、霍乱样腹泻;水样便量大,且难于控制;可伴有痛性肠痉挛,有时伴恶心、呕吐等。在CD4+细胞>/μl的患者,该种腹泻常常是自限性的,而CD4+细胞</μl感染者,腹泻则难以缓解。患者体重明显下降,出现腹泻-消耗综合征,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隐孢子虫的肠道感染,主要依靠肠道黏膜活检或粪便内查到原虫卵囊。只有在反复多次粪找虫卵均为阴性后,才能排除该病的感染。

  慢性腹泻是AIDS病人最常见、最突出的消化道表现之一。引起AIDS腹腹泻的原因可以是HIV本身对肠黏膜的影响,但往往也合并其他病原体的感染。隐孢子虫属感染、小肠的细菌感染、伴发胰腺炎、腺病毒结肠炎等均可引起严重的消化吸收功能异常。在艾滋病病人中约50%的病人可有脂肪吸收障碍导致的脂肪泻。

  结肠和直肠损害

  AIDS大肠损害的常见表现为结肠和直肠的癌症、肉瘤(KS)和机会性感染。近10年来,随着治疗AIDS水平的逐渐提高,AIDS病人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在AIDS病人中发现大肠肿瘤及感染的机会较前增加。Yeguez统计的伴有大肠肿瘤的12例HIV阳性病人中。6例为腺癌(确诊时5例已有转移),5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为小细胞癌。该组病人中7例行手术治疗,但手术预后差,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如刀口的感染等。引起结肠和直肠感染的病原以溶组织阿米巴原虫、蓝氏贾弟鞭毛虫及CMV、HSV为多。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糜烂溃疡、全身发热及肛周疼痛等炎症症状。内镜下可见黏膜溃疡形成。CMV和HSV引起结肠感染,严重时可导致溃疡及穿孔。艰难梭菌引起的结肠炎在艾滋病病人中较普遍,尤其是曾接受抗生素治疗者。

  CMV感染曾经是胃肠道机会性感染的一个最常见病因,尤其是结肠的感染。结肠镜显示,病变多为灶性充血或点状出血,偶见小泡囊或糜烂,严重者可见散在分布的溃疡。近年来随着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T)的临床应用,CMV引起的肠道感染已明显减少。但其他病毒如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感染,使AIDS病人的肠道机会性病毒感染变得更为复杂。腺病毒结肠炎也是引起长期腹泻的原因之一。

  肛门损害

  肛门及周围的溃疡和肿瘤是AIDS的常见表现。在进展期的AIDS病人中,肛周溃疡约占9.2%。HSV感染引起的肛周溃疡,有呈慢性化趋势,常伴黏液脓性分泌物。目前普遍认为肛门癌是一种性传播疾病。鳞状细胞癌是主要类型。AIDS肛周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导致肛门上皮内新生物(an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AIN)、引起肛门癌的危险因素。肛门癌表现为局部的出血、疼痛、肿块、有时伴瘙痒。确诊须依赖组织活检。

  肝胆损害

  AIDS病人的病程中,肝脏、胆管感染很普遍。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和其他机会菌均可侵犯肝胆管,引起肝胆的原发感染或继发感染。组织学可呈肉芽肿性肝炎,脂肪肝,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病理表现。胆管可有类似于硬化性胆管炎的改变。

  引起肝实质疾病的具体病因,发生率从高到低分别是鸟型分枝杆菌感染、隐球菌感染、卡波西肉瘤、CMV病毒感染、组织胞浆菌病、淋巴瘤、药物性肝炎、小芽孢菌病等。肝脏的卡波西肉瘤的感染率为14%——18.6%,多为全身播散所致。艾滋病患者肝炎的主要表现为:发热、腹部疼痛、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者,也可由药物致肝脏的毒性作用引起。在同性恋、双性恋或静脉吸毒者还常合并乙型和丙型肝炎。

  引起胆道疾病的常见原因,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胆管炎、隐孢子虫感染性胆管炎、淋巴瘤、卡波济肉瘤等。病人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右上腹痛及肝功能损害等。胰胆管造影显示,远端胆管狭窄、近端扩张,胆囊壁成串珠样。胆囊摘除及内镜下乳头切开对部分病人有效。

  胰腺损害

  AIDS病人尸检中,约90%的病人有胰腺的形态学改变。尽管多数病人临床上可没有任何症状,B超检查无大体形态改变、无血糖升高等,但组织学改变如腺泡萎缩、酶原颗粒减少、核变性及胰腺脂肪变性等见于多数病人。免疫组化检查可显示分枝杆菌病、弓形虫病、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囊虫等的感染。腹部B超、CT、组织抽取液或活检有助于诊断。

  总之,AIDS病人的消化系统表现多种多样,不同地区、不同病毒亚型、不同时期,表现各有其特点;但消化道症状多与AIDS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有关。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点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安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wm.com/xgyy/5187.html
热点排行
胆结石的饮食预防措施

1、多喝水,不憋尿  不要憋尿,多喝多尿有助于细菌、致癌物质和易结石物质……【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胆结石的饮食预防措施

1、多喝水,不憋尿  不要憋尿,多喝多尿有助于细菌、致癌物质……【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胆结石的饮食预防措施

1、多喝水,不憋尿  不要憋尿,多喝多尿有助于细菌、致癌物质……【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