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1世纪的医学,是移植医学、微创技术、基因治疗的时代,作为“医学之巅”的移植医学,已经成为国际上治疗各种终末期器官衰竭及各种终末期疾病的最重要、最有效的临床手段,随着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移植医学的应用范围与治疗效果不断实现突破。
移植医学之所以被称为“医学之巅”,因为这个学科从诞生之日起,就将挑战医学极限甚至人类极限作为学科发展目标,这个领域中每一个看似微小的进步背后,都有着难以想象的复杂与艰难。由于移植医学涉及社会伦理且对专业能力及综合实力要求非常高,目前中国对于有资格实施移植医学的机构还实施准入制。在大连,大连医院(以下简称大医二院)无疑是全市甚至辽宁省移植医学的主战场,这里不仅有入选东北首批(仅两家医疗机构)肝脏移植国家准入资格的器官移植中心,还有被授予“辽宁省造血干细胞移植医学中心”的血液科。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两个学科都已成为省内甚至全国该领域的佼佼者,而以两个学科为坚实基础,大医二院正全力加速移植学科群的建设,目前已达成心脏移植团队引进意向,力争将移植学科群打造成大医二院乃至大连医疗行业的新品牌。
挑战极限只为摘下“医学皇冠上的明珠”
如果说器官移植是医学之巅,那么肝脏移植就是山巅处的丰碑,但作为大连器官移植中心的带头人,大医二院副院长王立明教授更愿意用“医学皇冠上的明珠”来形容器官移植领域最高难度代表的肝脏移植。“肝脏移植几乎涉及目前医学的各个领域,不仅需要外科团队临床技术高,而且还要掌握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对于麻醉、ICU、护理、随访等也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是对团队整体水平的考验及检验。”年10月,王立明教授作为高端技术人才被引进到大医二院,成为器官移植中心的带头人,当年的12月24日,他就带领团队完成了大连地区首例肝脏移植。
转眼16年过去了,大连二院器官移植中心已完成肝脏移植余例,其中包括两例东北首创成人间活体肝脏移植。手术一年、三年的存活率均达到或接近国内的先进水平。同时完成了胰肾联合移植和30余例肾脏移植,成功率%,其中在亲属间活体肾脏移植和高难度低体重小儿肾脏移植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5年,成功完成了心脏移植手术。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不可能的任务”后,器官移植中心已经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多器官器官移植治疗体系,并在省内乃至全国形成了一定的医学优势与影响。
发挥优势以器官移植带动相关学科发展
作为学科带头人,王立明教授在团队建设中始终坚持“要掌握核心技术,更要用好核心技术。”因为在肝脏移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大医二院肝胆胰外科在肝胆胰腺肿瘤综合诊疗、微创外科、慢性肝病的诊疗等领域中也获得突破性发展。目前肝胆胰外科已经发展成为肝胆胰外一科、肝胆胰外二科两支治疗团队,且两支团队均为国外归来的技术精湛、高年资的医师。
年,大医二院肝胆胰外科以国际上先进的肝癌MDT治疗诊疗模式为理念,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以肝胆外科为核心的肝癌综合一体化诊断治疗平台,完美整合肝癌的手术切除、移植、射频消融、介入、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向药物、生物免疫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为肝癌患者制定个性化、一体化综合诊断治疗方案,极大提高了肝癌患者的治愈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肝胆胰外一科高振明副主任介绍:“肝癌是癌中之王,仅依靠手术治疗是不行的,我们打造肝癌综合一体化诊断治疗平台就是要寻找突破口。”事实证明探索是成功的,目前大医二院肝胆外科1年、3年、5年肝癌生存率均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同时利用大连首家建成的全新杂交手术室,开展一系列全新的肝胆胰肿瘤治疗新技术,从而提高肝胆胰肿瘤的综合治疗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三年前,肝胆胰外一科胆道微创治疗中心成立。肝胆胰外一科梁锐副主任介绍,截至目前已成功完成多例ERCP手术,可以进行各种十二指肠镜下治疗。这其中包括外院治疗失败、年龄超过90岁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因急性重症胆管炎导致感染性休克、胆源性胰腺炎等复杂、高危ERCP手术。同时也在辽宁省内首次开展了胆管腔内超声(IDUS)、大连市首例的十二指肠镜下胆道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及胰腺假性囊肿的ERCP治疗等国际先进术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大医二院肝胆外科同时也是辽宁省终末期肝病综合治疗中心,在王立明教授看来,这个中心的意义重大。“我国一直是肝癌高发国,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且治愈率极低的阶段。反之,如果能早期发现,肝癌的治愈率非常高。”年,王立明教授带领团队成立了肝脏结节多学科诊治中心,研究如何将早期的小肝癌及时筛查出来,精准治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目前,大医二院肝胆外科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团队成熟提速迎接器官移植“新春天”
学术是高水平医疗的发展之本,器官移植中心近年来从美国、德国、日本及中国知名院校引进多名国内外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全面从事有关器官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并已同德国海德堡大学肝胆外科中心、奥尔登堡医疗中心、美国南卡罗纳大学医学中心及北京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肝胆胰腺诊疗中心建立了长期规范友好的合作机制和远程会诊平台。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国内外顶级的医疗服务。
年,国家卫计委开始推行利用心脏死亡供体(DCD)的器官捐献工作,从而打破供体瓶颈,器官移植也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春天”。王立明教授介绍,大医二院已将器官移植作为近期重点发展项目,加大各类投入,力争在短期内在器官移植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争取全国领先地位。
10年耕耘以满腔热情再造“满腔热血”
4月12日,国际肿瘤领域学术期刊Leukemia发表了大医二院血液科主任、辽宁省造血干细胞移植医学中心负责人闫金松带领的研究团队与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干细胞研究院金必莲教授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为急骨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这个学术期刊及研究的内容对外行人来说“一头雾水”,但在从事血液疾病研究的“内行人”看来,其中的分量一目了然——Leukemia是国际肿瘤领域的一流期刊,每年在此期刊上发表的、来自中国的文章也很有限,而被此杂志刊登的研究成果意味着已经可以跻身该领域的世界一流水平。而这也是继年闫金松主任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高影响因子文章之后的又一篇高水平的研究文章。
身兼大医二院血液科主任、骨髓移植中心主任及辽宁省造血干细胞移植医学中心负责人三职,在闫金松主任看来,恰好是大医二院在骨髓移植方面立体架构的直接展现。“血液科是平台、是背景,是我们可以专项发展的基础;医学中心是研究、是创新,是探索未知的;骨髓移植是临床,是实践,是完善已知的。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立体的架构,我们的骨髓移植才会有不错的成绩和值得期待的未来。”
厚积薄发三年发展进入“稳定良好期”
10年前,闫金松成为大医二院血液科主任,在为科室发展制定长远规划时,他第一次提出了“将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作为科室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在当时,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在全国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即使在开展医院中,成功率也相对较低,所以有不少人对此提出了异议。事情缓慢地向前推进,闫金松主任始终关着注骨髓移植的发展进程,不断地为此做着技术和人才的储备准备。
年,大医二院血液科正式开展骨髓移植,医院投资建成的骨髓移植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骨髓移植百级层流病房8间、造血干细胞采集仪、干细胞采集仪、大型冷冻设备若干、除颤仪、呼吸机等。而与之相匹配的,是一支正在走向成熟的高素质医护与实验团队。“如何衡量一个骨髓移植中心的水平?只有一年的良好数据肯定是不够的,必须有三年以上稳定的良好表现才可以说这个中心的技术是过硬的。”在闫金松主任看来,大医二院骨髓移植中心的表现已经迈进“良好稳定级”——截至目前,骨髓移植中心已经顺利完成了多例骨髓移植,年移植例数在辽宁省居于首位,患者年龄跨度从11个月到65岁,几乎覆盖了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包括文献报道的世界上最小的骨髓移植患者)。接诊的患者来自北京、广西、河南、河北、江苏、广东、内蒙古、山东等省区市及辽宁沈阳、鞍山、本溪、丹东等邻近城市。治疗的病种包括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重症疑难血液疾病,统计两年来移植患者的总生存率超过85%,移植相关死亡率低于10%。近期,骨髓移植中心又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上取得进展,且成功完成了一例二次移植,这标志着大医二院骨髓移植的水平已接近国内一流水平。
10年耕耘科研体系与人才梯队羽翼渐丰
虽然骨髓移植中心成立不足4年,但在闫金松主任看来,正是10年不懈的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绩。“一个领域的突破,既要有超前的眼光,也要有长期的累积。”回头来看,闫金松主任感慨,10年的耕耘终于实现了三个目标——在临床上有突破:骨髓移植中心已稳定发展;科研上有突破:已有多位年轻医生在国内国际上发表研究成果;人才梯队建设有成果:经过不断地培养,多位年轻的医生已经成长起来成为科室主力,已近成熟的团队将全面提速科室的发展。据了解,目前大医二院骨髓移植中心的年轻医生中,60%以上为博士,在骨髓移植及血液病治疗两个方面均有优秀表现。“进入年,我们在骨髓移植的探索与实践也进入了新阶段,特别是随着团队的成熟,我们将进入超常规发展期。”在闫金松主任看来,再经过五到七年的努力,大医二院骨髓移植中心有望在国内一流血液科的名单中“写下”名字。
作者:赖莹
大医二院官方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昆明儿童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