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完手术,现在舒服多了,
我要争取活到岁!”
”8月19日上午,岁的赵婆婆在康复出院时高兴地说道。
9天前,她患胆总管结石,吃不下东西,面色土黄,随时有可能因感染而被夺走生命。医院消化内科医疗团队的努力下,赵婆婆被救了回来。
百岁老人身体长“石头”
生命垂危
赵婆婆今年岁,大儿子也已80岁,她的身体一向很健康,还在97岁时学会了打麻将,是大家眼里的长寿老人。一个多月前,这位原本健康的老人突然精神、食欲、睡眠都变差了,而且全身发黄,还一度高烧至38℃,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让医生大吃一惊:
“赵婆婆的胆总管里长满了‘石头’,最大的结石直径超1.3厘米,原本筷子粗的胆总管被撑得像鸡蛋一样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尹合坤表示,胆总管是连接肝脏与肠管的“国道”,一旦胆总管有结石,就会对胆管进行梗阻并常常会出现胆管炎,胆管的梗阻和胆管炎的发作,会引起肝功能的改变,令胆结石数目增多,产生新的病变。
若结石梗阻胆总管时间过长,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像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如延误治疗,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若不及时施行手术取石,该患者可能很快便会因继发感染而离世。
若施行手术,患者已岁高龄,身体各‘零件’都已老化,还患有高血压、高血糖,手术风险极大。”尹合坤分析道。
做还是不做手术?
在这样一道选择题面前
赵婆婆一家并未犹豫
很快便决定放手一搏
““当时,母亲对我们说,即使手术风险再大,也要试一试。”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赵婆婆的儿子黄国泉一脸轻松,他告诉记者,老人家有这么大的勇气决定做手术,他们作为家属肯定是全力支持。
在听医生讲解了手术方案后,他们更是充满了信心。
”施行高难度ERCP手术
术后患者恢复快
百岁高龄、病情危重、情况复杂,尹合坤及其医疗团队多次讨论手术方案,由于外科手术风险极大,患者甚至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经反复讨论,他们决定采用微创手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简称:ERCP手术)。
ERCP手术是什么?
据尹合坤介绍,ERCP手术形象地讲就是将直径约1.3厘米的内镜经口、食管、胃,插入到十二指肠,找到胆胰管开口,再通过内镜的工作钳道插入各种手术器械逆行进入胆胰管,对胆胰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类医疗技术。
△ERCP动画欣赏
该手术是内窥镜中操作难度较大的一种,甚至比心脏造影术更大。
其原因是所使用的内窥镜长达1.5米,用于操作的各种小附件长达2.4米以上,并且由于胆胰管开口极小、操作过程中肠道不停蠕动、胆胰管括约肌会痉挛,因此实施该手术对操作医生的操作经验和水平要求极高。
为保障手术顺利进行,该科成立了专门的治疗小组,术前进行了细致充分的准备:详细收集病人资料、给病人进行全面体检、仔细准备器械、做好心电监护及抢救药品准备、研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
8月14日15:46,在完成一切准备后,手术开始。
手术由尹合坤主刀,他身穿25斤重的铅衣娴熟地操作,不到1个小时便顺利地把赵婆婆体内的“石头”全部取了出来。尹合坤表示,手术比较顺利,手术切口采用轴向切割,避开了血管密集的部位,再加上操作精细,并未出现术前预估的大出血、胰腺炎等并发症。
△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疗团队在为赵婆婆实施手术。
术后,该科的医护团队严密监测赵婆婆的生命体征,每隔1小时就到病房了解赵婆婆的病情。由于ERCP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等特点,所以赵婆婆恢复得较快。尹合坤表示,赵婆婆是该院施行ERCP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
“她的儿子黄国泉在谈起本次手术时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说:“这里的医护团队好嘢!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现在母亲恢复得很好,面色好了很多,整个人都有精神了。”
”来源:综合江门日报、镜路同行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