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风采用爱心和责任执守医者之梦

时间:2016-11-1 12:10:33 来源: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何为最美?积极奉献、不求索取的人最美,乐于助人、心存仁爱的人最美,敢于担当、不怕困难的人最美。医院,有这样一位医师,30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勤奋、爱心和责任执守着自己的医者之梦,呵护着百姓的生命健康,他,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智伦。

精医——多次救下垂危病患生命

年,刘智伦从南通医学院毕业,来医院(医院),从外科到急诊科,一干就是三十年。从懵懂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当年治病救人的医者之梦早已变成生命中不能分离的一部分。

进入21世纪,微创腔镜技术就像一股革命浪潮,席卷了整个外科学术界。为了加快外科的发展,年,医院引进腹腔镜设备,起初没人会操作,有病人也不敢接。作为当时的外科主任,刘智伦迫切希望将新设备用起来,早日造福于病患。于是,他带头钻研业务,苦练技术。

一方面,主动“走出去”,到外院学习进修。一方面,积极“请”进来,请专家来院手术指导。白天,他跟着老师上台学习,认真观察,仔细揣摩,不放过任何一个手术的环节和操作的细节。晚上回家后继续练习,他创意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操作台,在纸箱上扎几个洞,将器械伸进去,通过操作反复练习缝合、打结、分离等手法。

艰苦的训练,技能的锤炼,为顺利开展微创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数月后,刘智伦陆续开展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腹腔镜下肝肾囊肿切除、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等手术。微创技术为患者减少了病痛,带来了福音,很多患者慕名前来治疗。

有一位农村女性病人因腹痛腹胀便血,医院怀疑是腹部肿瘤,建议开腹手术探查,但也不能保证预后完全好,后来找到刘智伦,查明是直肠癌,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中保留肛门正常排便,腹部4个微创小口,术后很快康复,一周后出院,微创治疗还较传统治疗节省很大一部分费用,病人非常满意。

刘智伦一直坚持钻研业务,熟练操作普外科和泌尿外科各种手术。挽救了很多病危患者的生命。

有一年国庆节前夜,一位七旬男子因发热、腹疼来院就诊,经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因结石完全梗塞,病人出现皮肤黏膜黄染,脸色、眼睛、以至全身皮肤发黄,刘智伦建议手术,若不手术将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导致生命危险。家属认为危言耸听,坚决不同意手术。

10月1日夜间,病人突然出现寒颤、高热不退、血压急速下降等危急状况,家属惊慌失措,后悔没有早点手术。接到通知时,大约凌晨3点,刘智伦正在平度老家过节。当时,没有私家车、公交车还没开始运行。刘智伦就让家人骑着摩托车送到镇上的车站,坐上从平度发往青岛的第一班车,医院时还不到7点。

在刘智伦的遥控指挥下,术前工作提前到位,一台与生命赛跑的紧急手术火速展开。术中发现,胆总管出口已经被石头完全堵住,经过缜密手术,成功完成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取出的石头约1CM。梗阻解除后,黄疸逐渐消退,脸色很快恢复了红润。家属目睹了救治的全过程,对刘智伦尽心竭力服务病患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仁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以病人为中心”,在刘智伦身上,不是一句空话,是践行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他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奉献的精神,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坚持医者父母心,及时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幸福。

有一位市医院。当时病情一直不确诊,手术一拖再拖。病人疼痛难忍,家属急了,想办法联系车紧急将医院。

病人来时,大汗淋漓,脸色苍白,痛苦呻吟。病人的妻子拉着刘智伦的手,几乎要跪在地上,“大夫,求求你了,快救救我的丈夫吧。”检查发现血压很低,行腹部CT发现,腹部有大量血液渗出,怀疑内脏出血,需要紧急手术。

由于伤后出血多,时间长,病人几近休克。抢救十分急迫,手术越快越好。医护人员以最快时间将其推至手术室,刘智伦主刀为病人实施手术。腹部探查发现,脾脏破裂,脾蒂撕裂,腹腔充满了大量凝固血块,并不断有血液往外冒。术中,先行止血,清除血块毫升,快速找到出血部位,随后,行脾脏切除,同时补液,以纠正休克。

手术过程紧张有序,一气呵成,成功挽回了病人的生命。术后病人恢复很好,出院后满怀感激之情将一面“医术精湛,妙手回春”的锦旗送至刘智伦,感谢心中的救命恩人。

今年7月28日,从外院转来一位85岁高龄的病人。之前,医院就诊,CT检查,怀疑是肠破裂。考虑到病人年龄大、既往有心脏病史,手术风险大,医院不建议手术,进行保守治疗。

老人病情逐渐加重,家人焦灼万分。医院寻求希望。来院时,老人显出急性病容,脸色潮红,呼吸急促,刘智伦进行诊查,病人呈现全腹压痛反跳痛,全腹肌紧张呈板状腹,怀疑可能是消化道穿孔,刘智伦亲自护送老人进行CT检查,确诊为消化道穿孔。

“老人病情很不乐观,若不手术,会导致感染性休克,必死无疑。倘若手术,或许还有生还的希望。”刘智伦耐心地跟家属沟通,讲明手术利害。

家属被刘智伦的真诚和担当打动了,随后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手术的风险很大,能否闯过这一关,无论对于高龄老人,还是主刀医生都是绝对的考验。但无论有多难,他都要拼尽全力,这是他从医以来始终不变的信念。

腹部探查发现,腹腔内存有大量粪便,从肠内到肠外全被粘满了。清理出来整整有两大盆,多毫升。随后发现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长有肿瘤,这就是发病“元凶”,增大的肿瘤使粪便不通,出现梗阻,撑破了结肠。手术顺利将肿瘤切除,做了乙状结肠腹壁造瘘,解决肠道梗阻问题。术中一度出现血压低、感染性休克等症状,在麻醉师配合下,采取升压、抗休克等抢救措施,病情峰回路转,顺利脱险。

从病人中午12点来院,到下午3点手术,再到6点手术结束,刘智伦饭没吃、水未进,一直把病人送进监护室。考虑老人病重,当晚,刘智伦在监护室呆了整整一晚,之后又一个24小时,一直守护在病人身边,直到病情稳定。

与时间赛跑,救治病患于危难中,每一天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刘智伦,则是倾尽全力,全心全意。

担当——冲锋在急诊前沿

急诊科作为窗口中的窗口,总是第一时间面对危急病人,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这里每一天都是故事,充满着激烈的变数,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刘智伦带领着团队勇挑重担,打造急救先锋,为患者生命护航。

一位八旬老人在家中突发急性心梗,危在旦夕,医院。在急救室,医护人员抢救了1个多小时,心电图还是由波线变成了直线,心跳和呼吸都没了,家人止不住大哭起来。

刘智伦仿佛有一种预感,病人生命还没结束,还有救治的希望,“继续抢救!”全科轮流心肺复苏、电除颤。是心诚则灵?还是功夫到家?一个小时后奇迹产生了,病人突然间有了心跳,“加药,继续按压,不要停”。现场的家属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事实确实如此,老人起死回生了。

待老人心跳、血压稳定后,收治心脏病房,一周后做了心脏冠脉支架植入,打通了已闭塞的两根血管。老人的生命自此又延续了八年。

急救,急救,来的就是急的。面对一次次猝不及防的急救事件,刘智伦与同事们临危不乱,化险为夷。

有一次,一位病人在门诊做检查时,突然意识丧失,不省人事,刘智伦闻讯后,带上血压计和听诊器立即赶到,只见病人口吐白沫,两眼翻白。情况急迫,他赶紧用压舌板撬开牙关,撬起舌根,保持呼吸畅通;行心肺复苏,注入药物……很快,病人苏醒过来,经过治疗,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还有一位百岁老人全身器管衰竭,昏迷了4天,刘智伦与同事们日夜守护着老人,给予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老人奇迹般地活过来,后来康复出院。

“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急诊科担任院前急救任务,救护人员无论寒冬酷暑,还是白天黑夜,长年累月,穿梭在大街小巷。每次接到急救任务,医护人员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病人身边。

当患者家属气喘吁吁跑到收款处为患者交钱办手续时,抢救早就在紧张进行了,遇到生命危急时刻,先抢救、治疗、检查,后办有关手续,让绿色通道变得更绿更畅通。

急诊年出诊达到五千多次,连续多年位列青岛市急救分中心第一。

刘智伦带领科室人员常年坚持进社区、院校、工厂,为居民、司机、学生或企业人员举办免费义诊和健康讲座,普及应急知识和急救技能,广受好评。

“因为我们选择了从医,就要全力以赴帮助患者尽快减轻痛苦,为生命护航。”刘智伦说。他用爱心和行动践行着不变的承诺。

人物档案

刘智伦,男,年出生,主任医师,医院急诊科主任,青岛市院前急救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及泌尿外科分会会员。年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医院工作至今。擅长普外科、泌尿外科,如: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胃肠肝胆肛肠外科、疝气及泌尿外科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肝肾囊肿切除、腹腔镜阑尾切除等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编著作1部。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iwm.com/xgyy/927.html
热点排行
胆结石的饮食预防措施

1、多喝水,不憋尿  不要憋尿,多喝多尿有助于细菌、致癌物质和易结石物质……【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胆结石的饮食预防措施

1、多喝水,不憋尿  不要憋尿,多喝多尿有助于细菌、致癌物质……【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胆结石的饮食预防措施

1、多喝水,不憋尿  不要憋尿,多喝多尿有助于细菌、致癌物质……【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