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曾哥每日科普曾哥每日科普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吃是我们每一个老百姓的头等大事。但是,中国老百姓还有一句话,叫做病从口入,很多疾病都是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吃了一些变质的,有害的食物。癌症也有饮食有密切的关系,现在大家越来越注意自己的健康,很多人说肉吃多了致癌。到底哪些肉类要少吃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根据权威的研究显示,长期大量的吃以下的肉类,会增加癌症的发病率:
(1)中国式咸鱼
中国式咸鱼指的是大家平时吃的,用盐腌制并且加以暴晒而制成的咸鱼。俗话说得好,人如果没有梦想,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差别?然而,咸鱼可能永远无法翻身了,可能连食物的属性都保不住了。早在年,中国式咸鱼就已经被权威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一类致癌物指的是致癌证据十分充足的物质,但不是说吃了就一定会导致癌症,而是应该少吃,尽量不要吃。
咸鱼在腌制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亚硝酸盐类物质,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变为具有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可导致癌症。已经有研究显示,长期大量摄入咸鱼,会导致鼻咽癌。
(2)加工肉类
加工肉指的是通过烟熏,风干,盐腌等手段制作成的肉类,我们经常吃的火腿,香肠,腊肉,牛肉干,培根,酱牛肉,午餐肉等等,都属于加工肉。食物在加工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权威的研究显示,每天摄入加工肉50克,大肠癌的发病概率增加18%。所以,加工肉类也被列为一类致癌物,与癌症的关系是证据充足的。那有人会问,加工肉还能吃吗?当然可以吃,但是要限制总量,不要天天吃,一周吃一两顿是可以的。
(3)生鱼片,未煮熟的螺类
我国很多地区有吃生鱼片的习俗,而且是吃淡水鱼,特别是广东地区,顺德的生鱼片是最出名的。然而,淡水鱼和淡水螺里面,可能会含有寄生虫,有一种寄生虫叫做华支睾吸虫,也叫做肝吸虫。这种虫子会生活在我们肝内的胆管,会导致炎症,引起胆汁堵塞、胆囊炎,胆管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肝内胆管细胞癌。华支睾吸虫也已经被列为一类致癌物,大家一定不要吃生的或者没有煮熟的淡水鱼和螺类。
(4)红肉
红肉指的是那些未加工之前呈现为红色的哺乳动物的肉,例如猪肉,牛肉,羊肉,马肉等等。有研究显示,每天摄入克以上的红肉,结直肠癌风险增加17%。红肉被纳入二类致癌物,引起癌症的证据较为充足,但是不如一类致癌物那么确定。那猪肉、牛肉这些肉还能吃吗?当然能吃,而且必须吃,毕竟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红肉还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铁元素、维生素A、D和B组维生素。但是建议大家控制一下总量,为了降低癌症的发病率,有科学家指出,适量的摄入红肉或者加工肉,每周一至两次是比较合适的。
这四种肉类是与癌症关系比较密切的,长期摄入烤肉,高脂肪的肉类也是不健康的,肉类在炙烤的过程中,可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致癌物,例如苯并芘。而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可导致体重增加,肥胖,高血脂等多种问题,而肥胖与多种癌症关系密切,例如结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等。
白肉更健康
总的来说,白肉更加健康,例如水产品和禽类食物,尤其是水产品,例如鱼、虾、贝类等等,这些肉类最为优质,脂肪含量较低,而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深海鱼还有DHA和EPA等营养物质。其次是禽类的肉,指的是鸡肉、鸭肉等家禽的肉。最次之的就是红肉。我们国家大部分人是红肉吃得多,白肉吃的不够。
按照我们国家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普通的成年人,肉蛋奶应该这么吃,每天喝奶或者奶制品-克,动物性食物-克,每天一个鸡蛋,每天吃水产品40-75克,鸡鸭猪牛等畜禽的肉40-75克。或者每周至少吃2次水产品,或者总量达到-g,禽畜肉也是每周-g。同时,少吃深加工肉制品。
各位朋友,你们每周吃肉达标了吗?吃多了还是少了?哪种肉吃的多了,哪种肉吃的少了?转发给身边的朋友,让他们也看一看!
原标题:《长期吃4种肉,会变成癌症体质,现在知道还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