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D:解决梗阻性黄疸,不用开刀
近日,我院肿瘤科成功实施一例DSA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手术(简称PTCD),这标志着我科在介入新技术方面又取得了一项新的突破。
患者邵某,今年64岁,因患肝恶性肿瘤,全身皮肤巩膜黄染月余,入住我院肿瘤科病区,考虑梗阻性黄疸,结合其他检查,有PTCD适应症,超声检查发现患者肝脏肿大,肝脏占位病变,胆总管完全阻塞,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如若梗阻性黄疸不解决,将会发生全身继发性感染,肝功能衰竭,甚至导致肝性脑病,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经过术前讨论排除禁忌症决定在年6月日由肿瘤科郭金友医生带领本科室朱晓华医生,B超室孙凡医生,在介入手术室由DSA联合超声引导下行晚期肝癌梗阻性黄疸PTCD术。经过精心准备,利用彩超精确引导定位,置管非常顺利,一次成功。术后数日,患者黄疸指数明显降低,肝功能逐渐恢复。此次开展PTCD术不同以往单纯的DSA引导,通过前期超声引导后,不但保证手术成功率,更能够减少手术出血风险,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阻塞性黄疸是指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前者称为肝外阻塞性黄疸,后者称为肝内阻塞性黄疸。如果黄疸得不到控制,将会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感染,败血症,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休克甚至死亡。
像邵某这种情况,若不先做PTCD,而直接进行外科手术,将会严重影响手术成功率。PTCD改善了邵某肝功能、胆道感染等情况,为邵某后续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身体条件。
目前,市二医肿瘤科针对梗阻性黄疸能够全面进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及支架术,并且施行过该手术的患者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据悉,PTCD具有手术过程耗时短,疼痛小;在实时超声监视下,避开重要脏器及大血管,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中超声定位清楚,引导准确,确保了顺利置管,术后患者均无特殊不适,能安全返回病房等优点。
目前,PTCD临床主要应用于晚期肿瘤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行姑息性胆道引流;深度黄疸病人的术前准备;急性胆道感染,行急症胆道减压,使急诊手术转为择期手术;良性胆道狭窄,经多次胆道修补,胆道重建及胆肠吻合口狭窄等;通过引流管行化疗、放疗、溶石、细胞学检查及经皮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等。
我院肿瘤科成功实施PTCD,填补了我院在该项技术的空白,必将给患者带来福音。
相关链接PTCD,也就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在DSA引导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同时通过造影管行胆道引流。适应症包括:
◆晚期肿瘤引起的恶性胆道梗阻,行姑息性胆道引流。
◆深度黄疸病人的术前准备(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
◆急性胆道感染,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行急症胆道减压引流,使急症手术转为择期手术。
◆良性胆道狭窄,经多次胆道修补,胆道重建及胆肠吻合口狭窄等。
◆通过引流管行化疗、放疗、溶石、细胞学检查及经皮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等。
赞赏